【施】字的笔顺
-
123456789
【施】字的意思
-
①(形声。从(yǎn),也声。本指旗帜)。
1.(形声。从(yǎn),也声。本指旗帜)。
2.旗飘动。
旖施,柔顺摇曳之貌。——《说文》朱骏声通训定声 施,旗貌。——《说文》 旖旎(施)从风。——《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犹阿那也。”
3.假借为“吔”。给,给予。引申为施舍。
施,予也。——《广雅》 德施普也。——《易·乾》。释文:“与也。” 施其功事。——《周礼·内宰》。注:“赋也。” 齐侯好示务施。——《国语·晋语》。注:“惠也。” 旅有施舍。——《左传·宣公十二年》 王施舍不倦。——《左传·昭公十九年》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图。——《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施予、 施生、 施人、 施香、 施食、 施报、 施赈、 施遣、 施泽、 乐善好施
4.设置;安放。
施于中林。——《诗·周南·兔罝》 施三川而归。——《史记·韩世家》。正义:“施犹设也。” 秦政不施。——《汉书·蒯通传》。师古曰:“施,设也,立也。”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后汉书·张衡传》 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施髟、 施灵、 施关、 施置
5.施行;实行;推行。
施于有政。——《论语·为政》。包注:“行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汉·贾谊《过秦论上》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立于王之朝。——《孟子·梁惠王上》
施为、 施巧、 施令,施命、 施张、 施呈、 施敬
7.加;施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苟人事不施于其间,则莽莽榛榛。——[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红楼梦》
施肥;施朱、 施粉、 施检
8.判罪。
施生戮死。——《左传·昭公十四年》。注:“行罪也。”
施行
9.陈尸示众。
及文公入,秦人杀冀芮而施之。——《国语·晋语》 君子不施其亲。——《论语》 为大戮施之。——《国语·晋语》
10.用;运用。
施则行。——《礼记·礼器》。疏:“用也。” 爪牙之士施。——《荀子·臣道》。注:“谓展其材也。”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靡计不施,迄无济。——《聊斋志异·促织》
11.恩惠,仁慈。
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左传·僖公三十二——三十三年》——
报施
12.旄羽珥,旗竿头上缀饰物。
楼烦以星施。——《逸周书》
13.姓。施琅Shī Láng (1621—1696) 中国清朝时将领,福建晋江人。字尊侯,号琢公。初为郑芝龙部将,降清后任水师提督。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攻灭台湾的郑氏政权。他建议在台湾驻兵屯守,以备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为清政府所采纳。封靖海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