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字的笔顺
-
123456789101112
【疏】字的意思
-
①(会意。“疋”有通的意思。本义:疏导,开通)。
1.(会意。“疋”有通的意思。本义:疏导,开通)。
2.同本义。
疏,通也。——《说文》。疋者,破包足动也。孕则塞,生则通。因转注为开通分远之谊,俗字作疎,故汉疏广之后,隐其半为束氏。 疏为川谷,以导其气。——《国语·周语》。注:“通也。” 禹疏九河。——《孟子·滕文公上》 疏为川渎、沟洫、陂池。——《柳宗元《天说》 水之利害,自古而然。禹疏沟洫,随山浚川。——《史记·河渠书赞》
疏决、 疏漏、 疏源、 疏瀹、 疏辟、 疏涤、 疏治、 疏凿
3.分开; 分散。
知伯围襄子于晋阳,襄子疏队而击之,大败知伯。——《淮南子·道应》 疏石兰兮为芳。——屈原《湘夫人》
疏分、 疏析、 疏索、 疏逸、 疏越
4.分赐,分给。
疏爵分禄以褒贤。——《盐铁论·毁学》
疏封、 疏爵
5.清除;排除。
教之乐,以疏其秽,而镇其浮。——《国语·楚语》
疏决、 疏整、 疏瀹、 疏林、 疏剔
6.雕刻,画饰。
赵主父令工施钓梯而缘播吾,刻疏人迹其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疏玉、 疏柱、 疏镂
7.分条记录或分条陈述。
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聊斋志异·促织》
疏名、 疏举、 疏记、 疏条
8.疏忽;粗疏。
有疏,则为强国制也。——《韩非子·五蠹》
疏懒、 疏略、 疏虞、 疏防、 疏遗、 疏懒、 疏简、 疏庸、 疏惰
9.注释,解释。
不能诵疏与注,一切弃之。——柳冕《与权德舆书》 《庄子义疏》八卷。——《隋书·经籍志》 恐不可户说,辄以是疏先焉。——明·徐光启《甘薯疏序》
10.疏远,不亲近 。亦指离间,使疏远。
疏屈平而信上夫大夫,令严子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心异也。——《韩非子·五蠹》
疏慢、 疏阔、 疏异、 疏落、 疏木、 疏外、 疏斥
11.稀疏;稀少。
疏,阔也。——《玉篇》 天网灰灰,疏而不失。——《老子》 以疏为美,密则无态。——龚自珍《病梅馆记》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艺文类聚·吴均·与朱元思书》 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清·林觉民《与妻书》
疏阔、 疏少、 疏微、 疏班、 疏细、 疏网
12.粗略;不周密。
其于计疏矣。——《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疏野、 疏卤、 疏悟、 疏庸、 疏率、 疏傲、 疏愚
14.久;长远。
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孟子》
疏豁、 疏旷、 疏逖
16.远亲。泛指关系疏远的人。
故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韩非子·五蠹》
疏房、 疏宗、 疏客、 疏丧、 疏属、 疏从、 疏族
17.奏章。亦指上奏章。
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明史·海瑞传》
疏封、 疏草、 疏直、 疏奏、 疏陈
18.书信。
虽书疏往返,未足解其劳结(思念之苦)。——曹丕《与吴质书》
19.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祈祷文。
今日是员外生辰,小道送疏在此。——《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
疏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