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
  • 复制
  • 口部
  • 共12画
  • 一级汉字
  • 常用字
  • 独体字

【啼】字的概述

【啼】字的笔顺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啼】字的意思

  • (形声。从口,帝声。本义:放声痛心地哭)。
  • 详细解释

    1.(形声。从口,帝声。本义:放声痛心地哭)。

    2.同本义。

    嗁,号也。——《说文》。段注:“号,痛声也。” 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婴儿啼。——《吕氏春秋·察今》 妇啼一何苦。——唐·杜甫《石壕吏》 忽啼求之。——宋·王安石《伤仲永》 儿醒大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含乳啼。—— 儿惧,啼告母。——《聊斋志异·促织》

    啼呼、 啼饥、 啼天哭地、 啼咽

    3.叫鸣。

    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千里莺啼绿映红。——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渌水荡漾清猿啼。——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虎啸猿啼。——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啼叫;啼唤、 啼唱

    4.哭泣。

    儿含乳啼声。——林嗣环《口技》

    啼哭郎君

    5.眼泪 。

【啼】字的引证解释

  1.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2. 《楚辞·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3. 《红楼梦》第五十八回:“宝玉听了,忙上前拉住,泣道:‘好妹妹,你别生气,我知错了。’”
  4. 《水浒传》第十六回:“林冲听了,大叫一声,气绝在地。”
  5.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行者闻言,忍不住泪如雨下,道:‘师父,你怎的不识好人心!’”

【啼】字的翻译

  1. cry
  2. weinen
  3. pleur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