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ǐ lìng
使
拼音
shǐ lìng
繁体
目使頤令
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自命尊贵"
近义词
目指气使
目使颐令的意思

用眼睛、用下巴指使人。形容自命尊贵,摆大架子。

【目使颐令】的来源
  1. 家畜声伎,目使颐令,自视王侯,人莫不恶之。

    来源:-- 《新唐书·王翰传》

【目使颐令】的例句
  1. 你不能~命令别人。

目使颐令

的字义分解
拼音部首总笔画 5

目[ mù ]
1.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目,人眼,象形。 《礼记·郊特牲。》-目者,气之清明者也。 《韩诗外传》-目者,心之符也。 《易·小畜卦》-夫妻反目。 《左传·宣公二年》-睅其目,皤其腹。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满目萧然。 晋·干宝《搜神记》-瞋目大怒。 《聊斋志异·狼三则》-目似瞑。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目不忍睹
【组词】 目不斜视目见耳闻目治手营目空一世、 目眩神摇、 目无下尘、 目耗、 目指、 目眦、 目珠、 目睛、 目精
[更多解释]

使
拼音 shǐ 部首总笔画 8

使[ shǐ ]
1. (形声。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令)。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伶者,令也。-使,伶也。 《礼记·表记》。注:“谓使之聘问师役之属也。”-故君使其臣。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史记·屈原列传》-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史记·魏公子列传》-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
【组词】 支使
[更多解释]

拼音部首总笔画 13

颐[ yí ]
1. (形声。从页(xié),臣(yí)声。臣,面颊,繁化作“颐”。本义:下巴) 同本义。
【引证】 《方言十》-颐,颌也。 《释名》-颐,或曰辅车,或曰牙车,或曰颊车。 《春秋元命苞》-后稷岐颐自求。 《礼记·玉藻》-端行颐霤如矢。 《庄子·天地》-手指颐指。 《汉书·东方朔传》-擢项颐。 《易·噬嗑》-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 《西游记》-大耳横颐方面相,肩查腹满身躯胖。 《新唐书》-方额广颐。
【组词】 颐腮、 颐脱、 颐溜

4. 保养。
【引证】 《易·序卦》-颐者,养也。 《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 唐·韩愈《闵己赋》-恶饮食乎陋巷兮,亦足以颐神而保年。
【组词】 颐志、 颐育、 颐神、 颐爱、 颐贤、 颐养精神、 颐身、 颐年、 颐老、 颐养天年颐神养性
[更多解释]

拼音 líng,lǐng,lìng 部首总笔画 5

令[ líng,lǐng,lìng ]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象跪在那里听命。从集从人,表示集聚众人,发布命令。本义:发布命令)。
2. 同本义(上对下有所指示)。
【引证】 《说文》-令,发号也。 《诗·齐风·东方未明》-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孟子·离娄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 陈寿《三国志》-令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史记·陈涉世家》-召令徒属曰。 《战国策·齐策》-乃下令。
[更多解释]

【目使颐令】的常见问题

  • 1.
    目使颐令的拼音是什么?目使颐令怎么读?

    目使颐令的拼音是:mù shǐ yí lìng

  • 2.
    目使颐令是什么意思?

    目使颐令的意思是:用眼睛、用下巴指使人。形容自命尊贵,摆大架子。

  • 3.
    目使颐令的近义词是什么?

    答:目使颐令的近义词是: 目指气使

目使颐令的意思是什么

目使颐令家畜声

目使颐令的意思

目使颐令造句

目使颐令是成语吗

目使颐令

皮之不存

目使颔令

目什么颐什么成语

颐使的意思

目指气使以求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