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ān
拼音
sān
繁体
三恪
三恪的意思

基本定义

“三恪”是一个汉语词汇,源自古代**,主要用于指代古代诸侯国对周天子的三种尊敬方式。具体来说,“三恪”包括:

  1. 恪守礼法:指诸侯国严格遵守周朝的礼仪和法律。
  2. 恪尽职守:指诸侯国忠实地履行对周天子的义务和职责。
  3. 恪守封疆:指诸侯国维护自己的领土完整,不侵犯其他诸侯国。

语境分析

在文学作品中,“三恪”常被用来描述古代诸侯国对中央政权的忠诚和尊敬。在口语中,这个词汇较少使用,更多出现在历史文献或学术讨论中。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政治学,这个词汇用于讨论古代**的政治结构和诸侯国的行为准则。

示例句子

  1. 古代诸侯国必须三恪,以示对周天子的忠诚。
  2. 他作为地方官员,恪守礼法,深受百姓爱戴。
  3.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只有少数诸侯国能够恪尽职守,维护国家的稳定。

同义词与反义词

  • 同义词:忠诚、尊敬、守法
  • 反义词:叛逆、不敬、违法

词源与演变

“三恪”一词源于古代**的封建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具体含义有所演变,但核心概念始终围绕着对权威的尊敬和遵守。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三恪”体现了对权威的尊重和对社会秩序的维护,是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情感与联想

这个词汇给人以庄重、严肃的感觉,联想到古代的礼仪和秩序,以及对权威的尊重。

个人应用

在现代社会,虽然“三恪”的具体含义不再适用,但其强调的忠诚和遵守规则的精神仍然值得借鉴。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三恪之心,如古松之坚,守礼守法,千年不变。”

视觉与听觉联想

结合古代**的宫廷音乐和服饰,可以更好地理解“三恪”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跨文化比较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如“忠诚”、“尊敬”等,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概念相似。

反思与总结

“三恪”作为一个历史词汇,虽然在现代使用较少,但其体现的忠诚和遵守规则的精神在任何时代都是重要的。通过学*和理解这个词汇,可以更好地把握**古代社会的文化和价值观。

三恪

的字义分解
拼音 sān 部首总笔画 3

三[ sān ]
1.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广韵》-三,数名。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更多解释]

拼音部首总笔画 9

恪[ kè ]
1. (形声。从心,各声。本义:谨慎、恭敬)。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愙,敬也。 《鲁峻碑》-敬恪恭俭。 《孔子庙碑》-追存二代三恪之礼。 《字林》-恪,恭也。 《礼记·祭义》-严威俨恪。
【组词】 恪忠、 恪恭、 恪虔、 恪敬
[更多解释]

【三恪】的常见问题

  • 1.
    三恪的拼音是什么?三恪怎么读?

    三恪的拼音是:sān kè

  • 2.
    三恪是什么意思?

    三恪的意思是:周朝新立,封前代三王朝的子孙,给以王侯名号,称三恪,以示敬重。周封三朝说法有二。一说封虞﹑夏﹑商之后于陈﹑杞﹑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与其神明之后也,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诸陈,以备三恪。"杜预注"周得天下,封夏﹑殷二王后,又封舜后,谓之恪,并二王后为三国。其礼转降,示敬而已,故曰三恪。"一说封黄帝﹑尧﹑舜之后于蓟﹑祝﹑陈。《诗.陈风谱》唐孔颖达疏"案《乐记》云'武王未及下车,封黄帝之后于蓟,封帝尧之后于祝,封帝舜之后于陈;下车乃封夏后氏之后于杞,投殷之后于宋。'则陈与蓟祝共为三恪,杞宋别为二王之后矣。"后世帝王亦多承三恪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