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ǎng
拼音
liǎng
繁体
一舉兩得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收获大"
近义词
一箭双雕 事半功倍
反义词
事倍功半 得不偿失
一举两得的意思

基本定义

“一举两得”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一次行动或努力可以获得两种好处或达到两个目的。这个成语强调了效率和双重收益,通常用来形容做事既省时又省力,同时达到多个目标。

语境分析

在不同的语境中,“一举两得”可以有不同的应用:

  •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主人公的聪明才智或策略,如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一些计谋常常被描述为“一举两得”。
  •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表达某个决策或行动的明智,例如:“这次我们不仅解决了问题,还节省了成本,真是一举两得。”
  • 专业领域:在商业或管理领域,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策略或项目的双重效益,如:“这个新项目不仅增加了收入,还提升了品牌形象,真是一举两得。”

示例句子

  1. 他巧妙地安排了会议和客户拜访,真是一举两得。
  2. 这个新政策不仅改善了环境,还促进了经济发展,真是一举两得。
  3. 她利用周末时间既锻炼了身体,又完成了社区服务,真是一举两得。

同义词与反义词

  • 同义词:一箭双雕、一石二鸟、事半功倍
  • 反义词:事倍功半、劳而无功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都与“一举两得”在意义上有所关联,但“一箭双雕”和“一石二鸟”更强调同时达到两个目标,而“事半功倍”则侧重于效率的提升。反义词则强调了努力与收获不成正比的情况。

词源与演变

“一举两得”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的智慧和策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在汉语中的使用逐渐普及,成为表达高效和双重收益的常用语。

文化与社会背景

文化中,“一举两得”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即在做事时追求平衡和效率。这个成语也反映了人对于节约和效率的重视。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高效的情感反应,联想到聪明、策略和成功。它鼓励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寻找多重效益的方法。

个人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尝试在安排时间和任务时寻找“一举两得”的机会,比如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听有声书,这样既保持了健康,又增加了知识。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晨曦微露,一举两得,读书锻炼,心灵与体魄共舞。”

视觉与听觉联想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在公园里跑步,同时戴着耳机听英语课程。这个场景很好地体现了“一举两得”的概念。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这个短语与“一举两得”有着相似的含义,都强调了一次行动达到多个目的。

反思与总结

“一举两得”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表达,它不仅体现了效率和智慧,还鼓励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寻找多重效益的方法。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帮助我更好地沟通和解决问题。

引证解释
  1. 一则免楚之患,二则激晋之来,岂非~?

【一举两得】的来源
  1. 赐其十年炎复,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

    来源:-- 《晋书·束皙传》

【一举两得】的故事
  1. 春秋时期鲁国勇士卞庄子敢于只身同老虎搏斗,他听说山上有两只老虎就想去打,朋友劝说等两只老虎争食时再下手可以一举两得。他耐心等到大老虎为了吃到黄牛而咬死小老虎,觉得这时时机已成熟,轻易地打死那只大老虎

一举两得

的字义分解
拼音部首总笔画 1

一[ yī ]
1.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淮南子·诠言》-一也者,万物之本也。 《老子》-抱一而天下试。 《书·君奭》。传:“天子也。”-故一人有事于四方。 汉·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现河南省安阳市)。邢州(现河北省邢台市)、沧州驻军相继作乱。)
【组词】 一境、 一丝、 一碗水往平处端、 一拳正打在心窝、 一人做一人当、 一客不烦二主一动不如一静、 一言抄百语、 一缘一会、 一路功名、 一盘一盒、 一清如水、 一毫不爽、 一息恹恹
[更多解释]

拼音部首总笔画 9

举[ jǔ ]
1.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舉(yǔ)声。本义:双手托物)。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举,对举也。 《广韵》-举,擎也。 《庄子·逍遥游》-其坚不能自举也。 《史记·项羽本纪》-举所佩玉玦。
【组词】 举桉、 举案
[更多解释]

拼音 liǎng 部首总笔画 7

两[ liǎng ]
1.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2. 同本义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引证】 《说文》-两,二十四铢为一两。 《汉书·律历志上》-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
[更多解释]

拼音 dé,děi,de 部首总笔画 11

得[ dé,děi,de ]
1.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引证】 唐·杜甫《石壕吏》-犹得备晨炊。
【组词】 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
[更多解释]

【一举两得】的常见问题

  • 1.
    一举两得的拼音是什么?一举两得怎么读?

    一举两得的拼音是:yī jǔ liǎng dé

  • 2.
    一举两得是什么意思?

    一举两得的意思是: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 3.
    一举两得的近义词是什么?

    答:一举两得的近义词是: 一箭双雕 事半功倍

  • 4.
    一举两得的反义词是什么?

    一举两得的反义词是: 事倍功半 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