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定义
“懦庸”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懦”和“庸”。其中,“懦”指的是胆小、缺乏勇气,而“庸”则意味着平凡、普通或平庸。结合起来,“懦庸”形容一个人既胆小又平庸,缺乏勇气和个性,常常指那些没有主见、随波逐流的人。
语境分析
在文学作品中,“懦庸”常用来形容那些在关键时刻缺乏勇气、不敢挺身而出的人物,如《红楼梦》中的贾环。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批评某人的软弱无能。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可能会用这个词来描述某些人的性格特征或行为模式。
示例句子
- 他在会议上总是表现得懦庸无能,从未提出过任何有建设性的意见。
- 那个懦庸的领导者,在危机面前选择了逃避,而不是面对问题。
- 她虽然聪明,但性格懦庸,总是害怕做出决定。
同义词与反义词
- 同义词:怯懦、软弱、无能
- 反义词:勇敢、果断、英勇
同义词“怯懦”和“软弱”都强调了缺乏勇气的一面,而“无能”则更多指能力上的不足。反义词“勇敢”、“果断”和“英勇”则分别强调了勇气、决断力和英雄气概。
词源与演变
“懦”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原意为胆小。“庸”字则有多种含义,包括普通、平凡等。两个字结合形成“懦庸”,用来形容人的性格特征,这一用法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如《左传》等。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勇敢和有主见被视为美德。因此,“懦庸”这一词汇往往带有贬义,用来批评那些不符合这些美德的人。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仍然被用来评价个人的性格和行为。
情感与联想
“懦庸”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软弱、无能和缺乏责任感。它可能让人感到失望或愤怒,尤其是在期望某人能够承担责任或展现领导力时。
个人应用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懦庸的人,他们在关键时刻无法站出来,这种行为可能会影响到团队或社会的整体表现。例如,在学生时代,可能会遇到一些同学在小组项目中不愿意承担责任,表现得懦庸。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懦庸之心,如风中残烛,摇曳不定,终难成炬。”
视觉与听觉联想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胆小的人在人群中畏缩不前的形象。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批评或失望的语气。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cowardly and mediocre”,但在不同的文化中,对于勇气和平庸的看法可能有所不同。
反思与总结
“懦庸”这个词在描述人的性格和行为时非常有用,它帮助我们识别和批评那些缺乏勇气和个性的人。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我们的思想和情感。
懦庸
的字义分解
庸[ yōng ]
1.
(会意。小篆字形。从用,从庚。“庚更”同音,表更换。先做某事,然后更换做别的事。本义:用;需要)。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庸,用也。 《书·尧典》-畴咨若时登庸。 《诗·王风·兔爰》-我生之初,尚无庸。 《诗·齐风·南山》-齐子庸止。
[更多解释]
懦庸
的分字组词懦庸
的相关词语【懦庸】的常见问题
-
1.懦庸的拼音是什么?懦庸怎么读?
懦庸的拼音是:nuò yōng
-
2.懦庸是什么意思?
懦庸的意思是:软弱庸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