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ōng hán bào bīng,xià huǒ
拼音
dōng hán bào bīng xià huǒ
繁体
冬寒抱冰,夏熱握火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的意思

基本定义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描述在冬天寒冷时抱着冰块,夏天炎热时握着火炭。基本含义是形容人处于极端恶劣的环境或境遇中,或者形容人自找苦吃,自讨苦吃。

语境分析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常用来形容主人公在逆境中的坚韧和不屈。在口语中,可能用来形容某人故意让自己处于不利的境地。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哲学,可能用来探讨人的自我挑战和自我超越。

示例句子

  1. 他在创业的道路上,可谓是“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历经无数艰难险阻。
  2. 她为了减肥,每天只吃蔬菜水果,真是“冬寒抱冰,夏热握火”。
  3. 这位科学家在研究新药时,面对重重困难,可以说是“冬寒抱冰,夏热握火”。

同义词与反义词

  • 同义词:自讨苦吃、自找麻烦、自作自受
  • 反义词:坐享其成、安逸舒适、顺风顺水

词源与演变

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民间俗语的积累。在历史演变中,它被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和日常口语中,逐渐成为形容极端困境的常用表达。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这个词汇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理念,强调通过艰苦的磨练来提升自我。在社会背景中,它反映了人们对逆境的认知和态度。

情感与联想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一种坚韧和毅力的情感反应,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勇于挑战自我的人。它激励人们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勇往直前。

个人应用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经在准备重要考试时,每天熬夜复*,感觉就像是“冬寒抱冰,夏热握火”,但最终的成果让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冬寒抱冰志不移,夏热握火心如铁。 逆境磨砺真英雄,风雨过后见彩虹。”

视觉与听觉联想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寒冷的冬天抱着冰块,或者在炎热的夏天握着火炭的场景,这种视觉冲击力很强。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寒风呼啸或烈火燃烧的声音。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 walk through fire”(穿越火海),用来形容经历极大的困难或挑战。

反思与总结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让我在描述逆境和挑战时有了更生动的表达方式。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对这个词汇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能体会到它在不同语境中的灵活运用。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的来源
  1. 越王念复吴,仇非上旦也。苦身劳心,夜以继日。……冬常抱冰,夏还握火。

    来源:--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

的字义分解
拼音 dōng 部首总笔画 5

冬[ dōng ]
1. (会意。表示时序终了,已进入寒冷季节。四季中的第四季,即农历十月至十二月)。
2. 一年四季中秋春之间的季节,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3月,农历十月到十二月。
【引证】 《说文》-冬,四时尽也。 《诗·邶风·谷风》-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诗·陈风·宛丘》-无冬无夏。 《后汉书·张纯传》-冬者,五谷成熟,物备礼成。
【组词】 冬暖夏凉;冬酿、 冬温、 冬计
[更多解释]

拼音 hán 部首总笔画 12

寒[ hán ]
1. (会意。金文外面是“宀”(mián),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寒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本义:冷,寒冷)。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寒,冻也。 《列子·汤问》注-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 《易·说卦》-乾为寒。 《左传·哀公十二年》-若不可寻也,亦可寒也。 《左传·昭公四年》-以享司寒。 《吕氏春秋·有始》-北方曰寒风。 《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庄子·德充符》-饥渴寒暑,是事之变。 《乐府诗集·木兰诗》-寒光照铁衣。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凄神寒骨。 唐·白居易《卖炭翁》-心忧炭贱愿天寒。
【组词】 寒肃、 寒悄、 寒衾、 寒噤
[更多解释]

拼音 bào 部首总笔画 8

抱[ bào ]
1. (形声。从手,包声。本义:用手臂围住)。
2. 同本义。
【引证】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遂相与一抱而别。 宋·苏洵《六国论》-犹抱薪救火
【组词】 抱石、 抱嫁、 抱冰
[更多解释]

拼音 bīng 部首总笔画 6

冰[ bīng ]
1.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冰,水坚也。 《易·坤》-履霜坚冰至。 《诗·邶风·匏有苦叶》-迨冰未泮。 《汉书·五行志》-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 《管子·五行》-冰解而冻释。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公徒释甲,执冰而踞。
【组词】 冰扳、 冰麝、 冰清水冷、 冰前刮雪、 冰玉自信、 冰轮
[更多解释]

拼音 xià 部首总笔画 10

夏[ xià ]
1. (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xié),人头。臼(jù),两手,攵(suī),两足。合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
2. 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就全地言之,中国在西北一小隅。故陈公子少西字夏,郑公孙夏字西。”-夏,中国之人也。
[更多解释]

拼音部首总笔画 10

热[ rè ]
1. (形声。本义:温度高)。
2. 同本义。跟“冷”相对。
【引证】 《素问·五常变大论》-肺甚畏热。 《韩非子·有度》-清暖寒热,不得不救。 《孟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立厩中仆马之间,……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列子·汤问》-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组词】 热天;热釜、 热浪;炽热;滚热;火热
[更多解释]

拼音部首总笔画 12

握[ wò ]
1. (形声。从手,屋声。本义:攥在手里,执持)。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握,搤持也。 《广韵》-握,持也。 《仪礼·乡射礼》-长尺有握。 《楚辞·九章·怀少》-私握臣手。 《楚辞·九章·怀沙》-怀瑾握瑜。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手握刀。
【组词】 握君、 握篆、 握算、 握镜、 握节、 握炭流汤
[更多解释]

拼音 huǒ 部首总笔画 4

火[ huǒ ]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易·说卦》-离为火。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
[更多解释]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的常见问题

  • 1.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的拼音是什么?冬寒抱冰,夏热握火怎么读?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的拼音是:dōng hán bào bīng,xià rè wò huǒ

  • 2.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是什么意思?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的意思是:冬天寒冷却要抱冰,夏天炎热却要握火。形容刻苦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