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孔颖达疏"处高而能不以位自累,则其羽可用为物之仪表,可贵可法也。"后因以"羽仪"比喻居高位而有才德,被人尊重或堪为楷模; 犹翼翅; 引申为辅翼; 仪仗中以羽毛装饰的旌旗之类; 指帝王卫队。
羽仪
的字义分解
羽[ yǔ ]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羽毛形,即鸟的长翎(líng)形。“羽”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羽”的字多与羽毛有关。本义:鸟毛,特指鸟的长毛)。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羽,鸟长毛也。象形。 《孔子家语·执辔》-羽虫三百六十,而凤为之长。 《周礼·舞师》-教羽舞。 《左传·隐公五年》-初献六羽。 《考工记·钟氏》-染羽。 《墨子·旗帜》-剑盾为羽旗,车为龙旗。
【组词】
羽葆鼓吹、 羽葆翠盖、 羽葆花旌、 羽仪廊庙、 羽旆、 羽佩
[更多解释]
【羽仪】的常见问题
-
1.羽仪的拼音是什么?羽仪怎么读?
羽仪的拼音是:yǔ yí
-
2.羽仪是什么意思?
羽仪的意思是:《易.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孔颖达疏"处高而能不以位自累,则其羽可用为物之仪表,可贵可法也。"后因以"羽仪"比喻居高位而有才德,被人尊重或堪为楷模; 犹翼翅; 引申为辅翼; 仪仗中以羽毛装饰的旌旗之类; 指帝王卫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