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ǐ xíng zhōu,bù jìn tuì
退
拼音
shuǐ xíng zhōu jìn tuì
繁体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意思

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船,如不努力推进,则会随水流后退。比喻学习或做事须克服困难,奋勉向前。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来源
  1. 夫旧而能守,斯亦已矣!然鄙人以为人之处于世也,如逆水许舟,不进则退

    来源:-- 清·梁启超《莅山西票商欢迎会学说词》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的字义分解
拼音部首总笔画 9

逆[ nì ]
1. (形声。从辵(chuò),屰(nì)声。本义:迎,迎接,迎着)。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逆,迎也。关东曰逆,关西曰迎。 《左传·成公十四年》-宣公如齐逆女。 《国语·周语上》-上卿逆于境。 宋·苏轼《留侯论》-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侯逆夫人嬴氏以归。 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一》-尝过青城山,遇雪,舍于逆旅。 陶潜《自祭文》-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
【组词】 逆战、 逆厘、 逆劳、 逆暑、 逆视、 逆送、 逆女
[更多解释]

拼音 shuǐ 部首总笔画 4

水[ shuǐ ]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水,准也。 《释名》-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 《淮南子·天文》-积阴之寒气为水。 《书·洪范》-五行一曰水。 《左传·桓公元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礼记·曲礼》-水曰清滌。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组词】 水铫、 水头儿、 水湿、 水蛊病、 水中丞、 水落归槽、 水喷桃花、 水镜先生、 水陆杂陈、 水廓、 水涡、 水馆
[更多解释]

拼音 xíng,háng,hàng,héng 部首总笔画 6

行[ xíng,háng,hàng,héng ]
1.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广雅》-行,往也。 《易·复》-中行独复。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
[更多解释]

拼音 zhōu 部首总笔画 6

舟[ zhōu ]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船形。两边象船帮,中间三条线代表船头、船舱和船尾。先秦多用“舟”,汉以后用“船”渐多起来。本义:船)。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舟,船也。古者共鼓货狄,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象形。 《方言九》-自关而西谓之船,自关而东谓之舟。 《考工记·总目》-作舟以行水。 《墨子·节用》。按,舟之始,古以自空大木为之,曰俞,后因集板为之,曰舟,又以其沿水而行曰船也。-舟以行川谷。 《易·系辞下》-刳木为舟,剡木为楫。 《诗·邶风·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泛泛其逝。 李白《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宋·苏轼《石钟山记》-舟人大恐。(舟人,船夫)。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舟人指点。
【组词】 舟人、 舟次、 舟牧、 舟师、 舟航、 舟梁
[更多解释]

拼音 bù,fǒu 部首总笔画 4

不[ bù,fǒu ]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更多解释]

拼音 jìn 部首总笔画 7

进[ jìn ]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隹”,象小鸟形,下面是“止”(趾)。鸟脚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故用以表示前进。本义:前进,与“退”相对)。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进,登也。 《易·说卦》-巽为进退。 《诗·大雅·桑葇》-进退维谷。 《周礼·大司马》-徒衔枚而进。 《礼记·表记》-君子三揖而进。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进则引之,退则策之。 《史记·魏公子列传》-进兵击秦军。 《资治通鉴》-以次俱进。 明·魏禧《大铁椎传》-贼环而进。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猱进鸷击。
【组词】 迈进、 奋进、 进不来出不去、 进旅退旅进退中绳
[更多解释]

拼音部首总笔画 6

则[ zé ]
1. (会意。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准则,法则)。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则,等画物也。 《尔雅》-则,法也;则,常也。 《管子·七法》-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 《周礼·大司马》-均守平则。 《周礼·太宰》-法则以驭其官。 《周礼·太史》。注:“亦法也。”-掌则以逆都鄙之治。 《诗·大雅·庶民》-有物有则。 《管子·形势》-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
【组词】 则天、 则度、 则效
[更多解释]

退
拼音 tuì 部首总笔画 9

退[ tuì ]
1. (会意。小篆字形。从彳,从日,从攵。彳(chì),小步。攵(suī),足的反写。本义:向后走,后退)。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退,卻也。 《仪礼·聘礼》-宾三退负序。 《仪礼·乡射礼》-主人少退。 《礼记·玉藻》-待坐则必先退席。 《孙子·谋政》-不可以退而谓之退。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暑为之退。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攻一时敌退。
【组词】 退到院子里;他往后退了几步;退缩、 退生、 退厅、 退藏于密、 退殿、 退出战斗;退罢、 退散、 退军
[更多解释]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常见问题

  • 1.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拼音是什么?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怎么读?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拼音是:nì shuǐ xíng zhōu,bù jìn zé tuì

  • 2.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是什么意思?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意思是: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船,如不努力推进,则会随水流后退。比喻学习或做事须克服困难,奋勉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