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定义
灭虢取虞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消灭虢国,夺取虞国。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五年》,原文是“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为了达到一个目的,不惜牺牲另一个,或者形容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语境分析
在文学作品中,灭虢取虞 常被用来形容战略上的短视或决策上的失误。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讨论或策略分析的专业领域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示例句子
- 他为了眼前的利益,不惜牺牲长远的合作关系,真是灭虢取虞。
- 在商业竞争中,有些公司采取灭虢取虞的策略,最终导致自身也陷入困境。
同义词与反义词
同义词: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反义词:一举两得、一箭双雕
词源与演变
灭虢取虞 的词源直接来自《左传》中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频率可能不如一些更常见的成语。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灭虢取虞** 反映了古人对于战略和决策的深刻理解。这个成语强调了长远规划和全局观念的重要性,反对短视和自私的行为。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警示的感觉,提醒人们在决策时要考虑全面,避免因小失大。它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悲剧,以及那些因为短视而失败的案例。
个人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因为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了长期合作关系的情况,这让我深刻理解了灭虢取虞 的含义。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中,可以将灭虢取虞 融入对历史教训的反思:
昔时晋侯伐虢虞,
今日商海亦如初。
短视贪利终自误,
长计远虑方为途。
视觉与听觉联想
想象一幅画面:两个相邻的国家,一个因为攻击邻国而最终自己也陷入战火。这样的画面可以很好地诠释灭虢取虞 的含义。
跨文化比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成语可能是“burning one's bridges”(自断后路),虽然不完全等同,但也有相似的警示意义。
反思与总结
灭虢取虞 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提醒我们在决策时要考虑长远,也反映了古人对于战略和智慧的深刻理解。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应用价值。
灭虢取虞
的字义分解
灭[ miè ]
1.
(形声。从水,威(xuè)声。简化字“灭”为会意,从“一”从“火”,“一”表示覆压火上。本义:消灭;灭亡)。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灭,尽也。 《尔雅·释诂》-灭,绝也。 《礼记·乐记》-国之灭亡无日矣。 《谷梁传·襄公六年》-家有既亡,国有既灭。 《吕氏春秋·情势》-以小畜大灭。 杜牧《阿房宫赋》-谁得而族灭也? 苏洵《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敝在赂秦。 《文心雕龙·明诗》-秦皇灭典,亦造仙诗 《战国策·魏策》-灭韩亡魏。
【组词】
灭于绛;一朝而灭;灭亲、 灭户、 消灭、 毁灭、 灭夷、 灭劫
[更多解释]
虢[ guó ]
1.
(形声。从虎,寽(lǚ)声。本义:虎所抓画之迹)。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虢,虎所攫画明文也。
[更多解释]
取[ qǔ ]
1.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
[更多解释]
灭虢取虞
的分字组词灭虢取虞
的相关词语bù kě mó miè
不可磨bù shēng bù miè
不生不sàng miè
丧yún fēi yān miè
云飞烟dōng guó
东liǎng guó
两jiǎ tú miè guó
假途灭jiǎ dào miè guó
假道灭yī wú kě qǔ
一无可yī wú suǒ qǔ
一无所yī zhāo quán rù shǒu,kàn qǔ lìng xíng shí
一朝权入手,看yī háo bù qǔ
一毫不bù yú
不bù yú zhī yù
不bù yú zhī xì
不chéng dí bù yú
乘敌不【灭虢取虞】的常见问题
-
1.灭虢取虞的拼音是什么?灭虢取虞怎么读?
灭虢取虞的拼音是:miè guó qǔ yú
-
2.灭虢取虞是什么意思?
灭虢取虞的意思是:比喻攻击甲国时先稳住乙国,等灭掉甲国后再灭乙国。
-
3.灭虢取虞的近义词是什么?
答:灭虢取虞的近义词是: 假道灭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