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ùn léi yǎn ěr
拼音
xùn léi yǎn ěr
繁体
迅雷不及掩耳
用法
"作定语、分句;比喻来势凶猛"
近义词
出其不意
反义词
蜗行牛步
迅雷不及掩耳的意思

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

引证解释
  1. 因此我给他个~的突然袭击,一口把他吃掉,是完全有可能的。

【迅雷不及掩耳】的来源
  1. 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

    来源:-- 《六韬·龙韬·军势》

【迅雷不及掩耳】的故事
  1. 东汉末年,曹操进攻黄河流域的马超和韩遂,把马超打败。马超要求割地求和,曹操不答应,占领渭口后修筑工事后,表面答应议和,暗中养精蓄锐,接着以疾雷不及掩耳之势向马超突然袭击,将丝毫没有防范的马超打得大败而逃

迅雷不及掩耳

的字义分解
拼音 xùn 部首总笔画 6

迅[ xùn ]
1.
【引证】 《说文》-迅,疾也。 《尔雅》-狼绝有力迅。 《周书·王会》-藨者若鹿迅走。 《论语》-迅雷风烈
【组词】 迅即、 迅指、 迅羽、 迅走
[更多解释]

拼音 léi 部首总笔画 13

雷[ léi ]
1. [更多解释]

拼音 bù,fǒu 部首总笔画 4

不[ bù,fǒu ]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更多解释]

拼音部首总笔画 3

及[ jí ]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本义:追赶上,抓住)。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及,逮也。 《史记`项羽本纪》-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 《左传隐公元年》-无庸,将自及。
【组词】 赶不及、 企及、 來得及、 及面、 及时应令
[更多解释]

拼音 yǎn 部首总笔画 11

掩[ yǎn ]
1. (会意。从手,从奄,奄亦声。本义:遮蔽)。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掩,敛也。小上曰掩。 《仪礼·士丧礼》。注:“裹首也。”-掩练帛,广终幅。 《史记·司马相如传》-掩薄草渚。 《周髀算经》-空正掩日。 《聊斋志异·促织》-掩口胡卢而笑。 清·方域《壮梅堂文集》-掩其上哉。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手巾掩口。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诚。
【组词】 掩圹、 掩心、 掩土、 掩面、 掩著
[更多解释]

拼音 ěr 部首总笔画 6

耳[ ěr ]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耳,主听也。 《白虎通·情性》-耳者,肾之候。 《春秋·元命苞》-耳者,心之候。 《鬼谷子·权篇》-耳目者,心思之助也。 《易·说卦》-坎为耳。 明·刘基《苦斋记》-忠言逆耳利于行。 宋·苏轼《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组词】 耳目官、 耳斡儿、 耳朵垂子、 耳根厢、 耳顺
[更多解释]

【迅雷不及掩耳】的常见问题

  • 1.
    迅雷不及掩耳的拼音是什么?迅雷不及掩耳怎么读?

    迅雷不及掩耳的拼音是:xùn léi bù jí yǎn ěr

  • 2.
    迅雷不及掩耳是什么意思?

    迅雷不及掩耳的意思是: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

  • 3.
    迅雷不及掩耳的近义词是什么?

    答:迅雷不及掩耳的近义词是: 出其不意

  • 4.
    迅雷不及掩耳的反义词是什么?

    迅雷不及掩耳的反义词是: 蜗行牛步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迅雷不及掩耳什么意思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意思是什么

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出自哪里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下一句是什么

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响叮当仁不让世界充满爱

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的意思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造句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可以形容速度吗

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