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绿大乔木,树高可达75米,树皮灰褐色,树冠圆锥形,雌雄同株,叶鳞状,球果椭圆形或圆柱形。生长于云南、贵州和湖北等地。
秃杉
秃[ tū ] 1. (象形。从人,上象禾粟之形。本义:头顶无发)。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秃,无发也。 《礼记·问丧》-秃者不免。 《礼记·丧服四制》-秃者不髽。 《礼记·明堂位》注-齐人谓无发为秃揭。 《后汉书·匈奴传》。注:“即乃翁也。”-秃翁。 清·袁枚《祭妹文》-齿危发秃。 【组词】 秃厮、 秃科子、 秃驴、 秃颅、 秃人、 秃儿、 秃发 [更多解释]
杉[ shān,shā ] 1. [更多解释]
wū tū
guāng tū tū
tī chōu tū shuā
tī chōu tū chuǎi
lěng shān
shān guān
shān cì zi
shān zi
【秃杉】的常见问题
秃杉的拼音是:tū shān
秃杉的意思是:常绿大乔木,树高可达75米,树皮灰褐色,树冠圆锥形,雌雄同株,叶鳞状,球果椭圆形或圆柱形。生长于云南、贵州和湖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