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定义
“格物穷理”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字面意思是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穷尽事物的道理。基本含义是指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研究,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深刻理解。
语境分析
在文学中,“格物穷理”常用于描述人物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真理的探索,如“他一生致力于格物穷理,对科学有着无尽的热爱。”
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尤其是科学、哲学和教育领域,它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强调通过实践和研究来增进知识。
示例句子
- 科学家们通过格物穷理,不断推动科技的进步。
- 他对待学术的态度严谨,总是力求格物穷理,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 这本书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格物穷理的方法,非常适合初学者。
同义词与反义词
同义词:探求真理、研究本质、深入分析 反义词:浅尝辄止、不求甚解、表面功夫
同义词中,“探求真理”强调对真理的追求,而“研究本质”和“深入分析”更侧重于对事物深层次的理解和分析。反义词则反映了对待事物不深入、不细致的态度。
词源与演变
“格物穷理”源自儒家经典《大学》,是儒家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科学、哲学等领域,强调通过实践和研究来增进对世界的理解。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格物穷理”是儒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通过学和实践来提升个人的道德和智慧。在现代社会,这个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教育领域,强调通过系统的研究来增进对世界的理解。
情感与联想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一种严谨和深入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细致观察和研究的形象。它影响我对知识和学*的看法,强调深入探索和不断追求真理的重要性。
个人应用
在我的学术生涯中,我经常需要运用“格物穷理”的方法来研究问题。例如,在撰写论文时,我会通过大量的实验和数据分析来深入理解研究对象的本质。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格物穷理,探寻宇宙的奥秘,每一颗星辰,都是知识的灯塔。”
视觉与听觉联想
视觉上,我联想到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忙碌的身影,各种仪器和数据图表。听觉上,可能是实验室中仪器运转的声音,或是学术讲座中严谨的讲解声。
跨文化比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scientific inquiry”或“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都强调通过科学和哲学的方法来深入研究事物的本质。
反思与总结
“格物穷理”是一个深刻且富有启发性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对知识的追求,也强调了通过实践和研究来增进对世界的理解。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提醒我要保持严谨和深入的态度,不断追求真理。
格物穷理
的字义分解
格[ gé ]
1.
[更多解释]
穷[ qióng ]
1.
(形声。从穴,躬声。躬,身体,身在穴下,很窘困。简化字为会意,力在穴下,有劲使不出。本义:穷尽,完结)。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穷,极也。 《小尔雅·广诂》-穷,竟也。 《楚辞·九歌·云中君》-横四海兮焉穷? 《山海经·大荒南经》。注:“流极于此山也。”-赤水穷焉。 《吕氏春秋·下贤》-与物变化而无所终穷。 《礼记·乐记》-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 《战国策·燕策》-图穷而匕首见。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欲穷其林。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接天莲叶无穷碧。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乐亦无穷。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理屈词穷。
【组词】
穷形尽致、 穷师远讨、 穷兵屯戍、 无穷、 穷了、 穷生
[更多解释]
理[ lǐ ]
1.
(形声。从玉,里声。本义:加工雕琢玉石)。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 《韩非子·解老》-理者,成物之文也。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 《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战国策·秦策三》-郑人谓玉未理者璞。
[更多解释]
格物穷理
的分字组词格物穷理
的相关词语【格物穷理】的常见问题
-
1.格物穷理的拼音是什么?格物穷理怎么读?
格物穷理的拼音是:gé wù qióng lǐ
-
2.格物穷理是什么意思?
格物穷理的意思是:穷究事物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