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ù yáo shùn,xiàn zhāng wén
拼音
shù yáo shùn xiàn zhāng wén
繁体
祖述堯舜,憲章文武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意思

遵循尧舜之道,效法周文王、周武王之制。

引证解释
  1. 故虽周公制作,夫子著名,莫不~。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来源
  1.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来源:-- 《礼记·中庸》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的字义分解
拼音部首总笔画 9

祖[ zǔ ]
1. (形声。从示,且(jǔ)。从“示”与祭祀、宗庙有关。本义:祖庙)。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始兼二义,新庙为始,远庙亦为始。”-祖,始庙也。 《周礼·考工记·匠人》-左祖右社。 《书·舜典》孔传:“文祖者,尧文德之祖庙。”-受终于文祖。 《荀子·成相》-启乃下,武王善之,封之于宋,立其祖。
【组词】 祖祢
[更多解释]

拼音 shù 部首总笔画 8

述[ shù ]
1. (形声。从辵(chuò),术声。本义:遵循)。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述,循也。 《诗·邶风·日月》-报我不述。 《仪礼·少牢礼》-遂述命曰。 《书·五子之歌》-述大禹之戒以作歌。
【组词】 述遵、 述旧、 述祖
[更多解释]

拼音 yáo 部首总笔画 6

尧[ yáo ]
1. (会意。从垚(yáo),从兀。“垚”是土高,兀(wù)高耸突出,所以“尧”表示高。本义: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尧,高也。 《书·尧典》。马注:“翼善传圣曰尧。”-曰若稽古帝尧。 《论衡·须颂》-尧亦美谥也。 《白虎通·号》-尧犹荛荛也,至高之貌。 《风俗通·皇霸》-尧者,高也,饶也。

6. 中国古代的皇帝陶唐氏之号。生于伊,嗣后耆,故称伊耆氏;初封陶,后徙唐,又称“伊唐氏”。
【引证】 杜审言《蓬莱三殿传宴》-长此戴尧天。 《红楼梦》-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尧、舜、禹、汤…皆应运而生者。
【组词】 堯、 尧天、 尧封
[更多解释]

拼音 shùn 部首总笔画 12

舜[ shùn ]
1. (象形。小篆字形。从舛(chuǎn),也象蔓连向背之形,舛亦声。本义:一种蔓草)。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舜,舜草也。楚谓之葍,秦谓之蔓,蔓地连华,象形。
[更多解释]

拼音 xiàn 部首总笔画 9

宪[ xiàn ]
1. (会意。从心,从目,害省声。心、目并用。本义:敏捷)。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宪,敏也。 《周书·谥法》-博闻多能曰宪。
[更多解释]

拼音 zhāng 部首总笔画 11

章[ zhāng ]
1. (会意。从音十。音指音乐,“十”是个位数已终了的数,合起来表示音乐完毕。本义:音乐的一曲)。
2. 同本义。今称“乐章”。
【引证】 《说文》-章,乐竟为一章。 《礼记·曲礼》。疏:“谓乐书之篇章。”-读乐章。 苏轼《前赤壁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史记·吕太后本纪》-王乃为歌诗四章,令乐人歌之。
【组词】 章夏
[更多解释]

拼音 wén 部首总笔画 4

文[ wén ]
1.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
[更多解释]

拼音部首总笔画 8

武[ wǔ ]
1.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引证】 《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 《易·履》-武大为于大君。 《诗·郑风·羔裘》-孔武有力。 《楚辞·九歌·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
【组词】 英武、 威武、 武色、 武车、 武健、 武断乡曲

7. 指干戈军旅之事。
【引证】 《韩非子·五蠹》-德不厚而行武。 《三国志·诸葛亮传》-用武之国。 《资治通鉴》-用武之地
【组词】 武弁、 武不善作、 武训、 武略、 武教、 武运、 武德
[更多解释]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常见问题

  • 1.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拼音是什么?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怎么读?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拼音是:zǔ shù yáo shùn,xiàn zhāng wén wǔ

  • 2.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是什么意思?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意思是:遵循尧舜之道,效法周文王、周武王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