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āng jiān bīng
拼音
shuāng jiān bīng
繁体
履霜堅冰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看到事物苗头就知结果"
履霜坚冰的意思

基本定义

“履霜坚冰”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踩在霜上预示着坚硬的冰即将到来。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事情的征兆已经出现,如果不加以注意,将会发展成严重的问题。它强调的是对早期迹象的警觉和预防。

语境分析

在文学作品中,“履霜坚冰”常用来形容人物对即将到来的危机有所预感,或者用来警示读者注意潜在的危险。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那么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心理学等,它被用来强调早期预警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示例句子

  1. 他早就感觉到公司内部的问题,真是履霜坚冰,如果不及时处理,后果不堪设想。
  2. 在经济危机爆发前,已有许多履霜坚冰的迹象,只是大多数人选择视而不见。
  3.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投资者,他总是能够履霜坚冰,提前预见到市场的变化。

同义词与反义词

同义词: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未雨绸缪 反义词:亡羊补牢、事后诸葛亮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都与“履霜坚冰”在强调预防和应对的时机上有所不同,有的强调早期发现和预防,有的则强调事后补救。

词源与演变

“履霜坚冰”出自《易经》中的“履霜,坚冰至”,原意是指踩到霜就知道冰冻的季节即将到来,引申为对事物发展趋势的预见。这个成语在**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献和日常交流中。

文化与社会背景

传统文化中,“履霜坚冰”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防患于未然”的理念,强调对潜在问题的预见和预防。这种思想在的管理哲学、家庭教育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警觉和谨慎的感觉,它提醒人们在面对问题时要及早采取措施,避免问题恶化。在个人生活中,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对健康、财务等方面的早期管理。

个人应用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因为忽视早期迹象而导致问题加剧的情况。例如,在健康方面,如果能够早些注意到身体的不适并及时就医,可能会避免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中,可以将“履霜坚冰”融入描述季节变化的诗句中,如“秋风起,履霜坚冰至,岁月悄然换新颜”。

视觉与听觉联想

在视觉上,可以联想到清晨的霜冻和冰冷的湖面,给人一种清冷而警醒的感觉。在听觉上,可能是风吹过枯枝的声音,提醒人们冬天的临近。

跨文化比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stitch in time saves nine”,意为及时的一针可以省去九针,强调及时处理问题的重要性。

反思与总结

“履霜坚冰”这个成语在我对语言的学*和表达中,提醒我要对生活中的各种迹象保持警觉,及时采取行动,避免问题的恶化。它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也是一种生活智慧的体现。

引证解释
  1. ~,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履霜坚冰】的来源
  1. 履霜坚冰至。

    来源:-- 《易·坤》

履霜坚冰

的字义分解
拼音部首总笔画 15

履[ lǚ ]
1. (会意。小篆字,从尸,即人;从彳(chì),表示与行走有关。履在战国以前一般只作动词用。一般用“屦”称鞋子。用“鞋”是唐以后的事了。本义:践踏)。
2. 同本义。
【引证】 《易·坤》-履霜,履虎尾。 《诗·魏风·葛屦》-可以履霜。 《礼记·玉藻》-履蒯席。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地履其黄。 《庄子·养生主》-足之所履。
【组词】 履危、 履亩、 履虎尾、 履迹、 履霜、 涉水如履平地;履冰、 履冰狐、 履坦、 履虚、 履薄行走
[更多解释]

拼音 shuāng 部首总笔画 17

霜[ shuāng ]
1. (形声。从雨,相声。本义:在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近地面空气中水汽的白色结晶)。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霜,露所凝也。士气津液从地而生,薄以寒气则结为霜。 《汉书·董仲舒传》-霜者,天之所以杀也。 《易·坤》-履霜坚冰至。 《诗·秦风·蒹葭》-白露为霜。 宋·范仲淹《渔家傲》-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组词】 霜雪、 霜瓦、 霜旦、 霜甲、 霜衣、 霜妃、 霜序、 霜信、 霜砧、 霜草、 霜气、 霜鸟、 霜雪、 霜雾、 霜黄
[更多解释]

拼音 jiān 部首总笔画 7

坚[ jiān ]
1. (会意。从臤(qiān),从土。“臤”,金文象以手拉“臣”(屈服的奴隶)。从“土”,表示土质坚硬。本义:泥土坚硬)。
2. 同本义。泛指坚硬;结实。
【引证】 《说文》-坚,刚也。 《广雅》-坚,坚土也。 《九章算术·穿地》-四为壤五,为坚三。 《韩非子·五蠹》-铠甲不坚。 《战国策·燕策》-剑坚,故不可立拔。(剑坚,剑插得紧。) 《孟子·公孙丑下》-非不坚利。 《史记·陈涉世家》-披坚执锐。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砚冰坚。
【组词】 坚瓠、 坚冰、 坚顽、 坚确、 坚滑、 坚润
[更多解释]

拼音 bīng 部首总笔画 6

冰[ bīng ]
1.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冰,水坚也。 《易·坤》-履霜坚冰至。 《诗·邶风·匏有苦叶》-迨冰未泮。 《汉书·五行志》-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 《管子·五行》-冰解而冻释。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公徒释甲,执冰而踞。
【组词】 冰扳、 冰麝、 冰清水冷、 冰前刮雪、 冰玉自信、 冰轮
[更多解释]

【履霜坚冰】的常见问题

  • 1.
    履霜坚冰的拼音是什么?履霜坚冰怎么读?

    履霜坚冰的拼音是:lǚ shuāng jiān bīng

  • 2.
    履霜坚冰是什么意思?

    履霜坚冰的意思是:履:踩,踏。踩着霜,就想到结冰的日子就要到来。比喻看到事物的苗头,就对它的发展有所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