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īng nóng
拼音
bīng nóng
繁体
寓兵於農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军事等"
寓兵于农的意思

基本定义

“寓兵于农”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将士兵安置在农民之中,即士兵在平时从事农业生产,战时则转变为士兵。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兵农合一,既保证了农业生产的需要,又能在战时迅速动员兵力。

语境分析

在文学作品中,“寓兵于农”常用来描述古代军事制度或政策,如《左传》等古籍中就有相关记载。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学、军事学等专业领域,它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示例句子

  1. 古代**实行寓兵于农的政策,确保了战时兵源的充足。
  2.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寓兵于农的策略使得国家能够在短时间内集结大量兵力。
  3. 他研究了寓兵于农的历史,认为这是一种有效的军事动员方式。

同义词与反义词

  • 同义词:兵农合一、兵农兼备
  • 反义词:兵农分离

词源与演变

“寓兵于农”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军事制度,特别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备战,实行了兵农合一的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描述类似的军事或政策安排。

文化与社会背景

古代,农业是国家的基础,因此将士兵安置在农民中,既保证了农业生产的连续性,又能在战时迅速动员兵力。这种政策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特点,即农业与军事的紧密结合。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稳定和有序的感觉,因为它体现了古代**社会的一种平衡状态。同时,它也让人联想到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军事动员的紧张。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没有直接遇到与“寓兵于农”相关的情况,但通过学*历史,我了解到这种政策在古代**的重要性,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借鉴意义。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寓兵于农,古风犹存,稻香中隐剑影,岁月静好,战鼓何时再响?”

视觉与听觉联想

想象一幅画面:田野中,农民们忙碌着,但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战士的坚毅。背景音乐可能是古筝的悠扬,伴随着战鼓的低沉。

跨文化比较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军事制度可能被称为“民兵制度”或“预备役制度”,但“寓兵于农”这个成语特指**古代的兵农合一政策。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寓兵于农”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古代社会的特点和军事制度。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历史概念,也是理解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丰富我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寓兵于农】的来源
  1. 予谓议者以本朝养兵为大费,欲复寓兵于农之法,书生之见,可言而不可用者哉。

    来源:-- 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一

寓兵于农

的字义分解
拼音部首总笔画 12

寓[ yù ]
1. (形声。从宀,禺(yù)声。宀,表示房屋。本义:寄居,寄住)。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寓,寄也。 《国琼·周语》-国无寄寓。 《礼记·郊特牲》-诸侯不臣寓公。 《孟子》-无寓人于我室。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径造袁所寓。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寓逆旅主人。 宋·文天祥《后序》-围所寓舍。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同寓数十人。
【组词】 寄寓、 寓士、 寓泊、 寓食、 寓客
[更多解释]

拼音 bīng 部首总笔画 7

兵[ bīng ]
1. (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gǒng,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兵,械也。 《周礼·司兵》。司农注:“戈、殳、戟、酋矛、夷矛也。”-掌五兵。 《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注:“矛、戟、钺、楯、弓矢也。”-陈五兵。 《匡谬正俗》-谓五方之兵,东矛、南弩、西戈、北铩、中央剑也。” 《易·说卦》-离为戈兵。 《诗·大雅·抑》-修尔车马,弓矢戎兵。 《荀子·议兵》-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 《孟子·梁惠王上》-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国语·越语》-兵者,凶器也。 《老子》-兵者,不祥之器。 《墨子·七患》-兵者,国之爪也。 汉·贾谊《过秦论》-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史记·项羽本纪》-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组词】 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动刀兵;坚甲利兵;兵革、 兵解、 兵戈
[更多解释]

拼音部首总笔画 3

于[ yú ]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2. 往;去。
【引证】 《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书·大诰》-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
[更多解释]

拼音 nóng 部首总笔画 6

农[ nóng ]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林,从辰。古代森林遍野,如要进行农耕,必先伐木开荒,故从“林”;古代以蜃蛤的壳为农具进行耕耨,故从“辰”。小篆认为从晨,囟(xìn)声。从“晨”,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意。本义:耕,耕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耕必作于晨,故从晨。-农,耕也。 《汉书·食货志》-辟土植谷曰农。 《汉书·文帝纪》-农,天下之大本也。 晁错《论贵粟疏》-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 汉·贾谊《论积贮疏》-殴民而归之农。
【组词】 农家子、 农舆、 农战、 农月

5. 努力,勉力。 同: 努
【引证】 《左传·襄公十三年》-小人农力以事其尚。
[更多解释]

【寓兵于农】的常见问题

  • 1.
    寓兵于农的拼音是什么?寓兵于农怎么读?

    寓兵于农的拼音是:yù bīng yú nóng

  • 2.
    寓兵于农是什么意思?

    寓兵于农的意思是:寓:寄寓,包含。指给农民以一定军事训练,平时务农,战时参战。或指军队屯垦。

寓兵于农什么意思

寓兵于农作为一种国防思想

它强调

富国强兵寓兵于农

寓兵于农藏粮于民的意思

寓兵于农是谁的思想

寓兵于农藏粮于民

寓兵于农藏粮于民的故事

寓兵于农

兵农合一

寓兵于农藏粮于民的读后感

寓兵于农谁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