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笔太监
的字义分解
秉[ bǐng ]
1.
(会意。从又,从禾,表示以手持禾。“又”篆体象一只手。本义:禾把,禾束)。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秉,禾束也。 《诗·小雅·大田》-彼有遗秉。 《左传·昭公二十七年》-或取一秉秆焉。
【组词】
秉穗、 秉握
[更多解释]
笔[ bǐ ]
1.
(会意。从竹,从聿。“聿”(yù),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秦制字。秦以竹为之,加竹。-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 《礼记·曲礼》-史载笔,士载言。 清·林觉民《与妻书》-不能竟书而搁笔。
【组词】
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 笔帕之敬、 笔楮难穷
[更多解释]
太[ tài ]
1.
(指事。古作“大”,后语音分化,在“大”字下添加符号,成指事字。本义:过于)。
2.
极大。古作“大”,也作“泰”。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
【引证】
《广雅·释诂一》段曰:“后世还言,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太,大也。 《白虎通·五行》-太亦大也。 《易·系辞》。注:“大极者。”-易有太极。 《书·洛诰》-王入太室裸。 《礼记·曲礼》-太上贵德。 《后汉书·樊准传》-饮而不损兹曰太。
【组词】
太虚幻境、 太清、 太乙、 太极、 太原;太侈、 太无
[更多解释]
监[ jiān,jiàn ]
1.
2.
借鉴。
【引证】
《书·召诰》-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 《诗·大雅·皇矣》-监观四方,求民之莫。 《荀子·解蔽》-成汤监于夏桀,故主其心而慎治之。
[更多解释]
秉笔太监
的分字组词秉笔太监
的相关词语【秉笔太监】的常见问题
-
1.秉笔太监的拼音是什么?秉笔太监怎么读?
秉笔太监的拼音是:bǐng bǐ tài jiàn
-
2.秉笔太监是什么意思?
秉笔太监的意思是:明代皇帝谕旨或批发奏章﹐常授命内监先写事目﹐称之为"秉笔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