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éi sāi ěr
拼音
léi sāi ěr
繁体
疾雷不及塞耳
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比喻事情来得突然"
近义词
疾雷不及掩耳 疾雷不暇掩耳
疾雷不及塞耳的意思

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

【疾雷不及塞耳】的来源
  1. 故善用兵者,见敌之虚,乘而勿假也,追而勿舍也,迫而勿去也,击其犹犹,陵其与与疾雷不及塞耳疾霆不暇掩目

    来源:-- 《淮南子·兵略训》

疾雷不及塞耳

的字义分解
拼音部首总笔画 10

疾[ jí ]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大(人),从矢,字形象人腋下中箭。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矢能伤人,矢之去甚速,故从矢会意。”本义:受兵伤。泛指疾病)。
2. 轻微的叫疾。
【引证】 《说文》。段注:“析言之则病为疾加,浑言之则疾亦病也。”-疾,病也。 《韩非子·喻老》-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论语·雍也》-伯牛有疾,子问之。
[更多解释]

拼音 léi 部首总笔画 13

雷[ léi ]
1. [更多解释]

拼音 bù,fǒu 部首总笔画 4

不[ bù,fǒu ]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更多解释]

拼音部首总笔画 3

及[ jí ]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本义:追赶上,抓住)。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及,逮也。 《史记`项羽本纪》-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 《左传隐公元年》-无庸,将自及。
【组词】 赶不及、 企及、 來得及、 及面、 及时应令
[更多解释]

拼音 sāi,sài,sè 部首总笔画 13

塞[ sāi,sài,sè ]
1. 实,堵、填充空隙,用于书面词语中。 同: 僿
【引证】 《书·皋陶谟》-刚而塞。 《诗·邶风·燕燕》。郑《笺》云:塞,充实也。《说文》:僿,实也。-仲氏任只,其心塞渊。 《礼记·孔子闲居》-志气塞乎天地。
【组词】 闭耳塞听;阻塞
[更多解释]

拼音 ěr 部首总笔画 6

耳[ ěr ]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耳,主听也。 《白虎通·情性》-耳者,肾之候。 《春秋·元命苞》-耳者,心之候。 《鬼谷子·权篇》-耳目者,心思之助也。 《易·说卦》-坎为耳。 明·刘基《苦斋记》-忠言逆耳利于行。 宋·苏轼《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组词】 耳目官、 耳斡儿、 耳朵垂子、 耳根厢、 耳顺
[更多解释]

【疾雷不及塞耳】的常见问题

  • 1.
    疾雷不及塞耳的拼音是什么?疾雷不及塞耳怎么读?

    疾雷不及塞耳的拼音是:jí léi bù jí sāi ěr

  • 2.
    疾雷不及塞耳是什么意思?

    疾雷不及塞耳的意思是: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

  • 3.
    疾雷不及塞耳的近义词是什么?

    答:疾雷不及塞耳的近义词是: 疾雷不及掩耳 疾雷不暇掩耳

疾雷不及塞耳

疾霆不暇掩目

如雷贯耳

疾雷不及掩耳

疾雷不及掩耳是什么意思

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成言

此兵家成言文言文翻译

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的意思

疾雷不暇掩耳

迅电不及瞑目古人用这句话来形容什么

疾雷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