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夷
的字义分解
鄙[ bǐ ]
1.
(形声。从邑,啚(bǐ)声。本义:五百家(周代户口单位))。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鄙,五酂为鄙。 《周礼·遂人》-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酂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 《周礼·宰夫》。注:“五百家为鄙。”-县都之治。 《周礼·太宰》。注:“都之所居曰鄙。都鄙距国五百里,为王子弟公卿大夫采地。”-以八卿治都鄙。 《吕氏春秋》。高诱注:“鄙,五百家也。”-命司徒,循行县鄙。
[更多解释]
夷[ yí ]
1.
(会意。从大从弓。本义:东方之人。即我囯古代对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
2.
同本义 。殷代分布在今山东省,江苏省一带。后來蔑指中原以外的各族。
【引证】
《说文》-夷,东方之人也。从大,从弓,会意,弓所持也。字亦作巳。 《後后汉书东夷传》-夷有九种。 《书饶典》。马注:“萊夷也。”-宅喁夷。 《周礼职方式》-四夷八蠻。
【组词】
夷歌、 夷蠻
[更多解释]
鄙夷
的分字组词鄙夷
的相关词语【鄙夷】的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