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定义
植树节:植树节是一个专门用于植树造林的节日,旨在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和绿化意识的重视。在**,植树节定于每年的3月12日,这一天人们会参与各种植树活动,以实际行动支持绿化和生态保护。
语境分析
-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植树节可能被用来象征新生、希望和持续的努力,如在春天播种希望,秋天收获果实。
-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植树节可能被提及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人们会讨论他们参与植树的经历或计划。
- 专业领域:在林业或环境科学领域,植树节可能被用作讨论植树技术、树木种类选择和生态效益的话题。
示例句子
- 每年的植树节,我们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去附近的公园植树。
- 植树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提醒我们要持续关注和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
- 政府鼓励市民在植树节期间参与植树活动,以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
同义词与反义词
- 同义词:绿化日、树木节
- 反义词:砍伐日(假设性的反义词,强调破坏而非建设)
词源与演变
植树节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初,最初在几个国家设立,目的是通过集体行动来改善环境。在**,植树节自1979年起被正式定为每年的3月12日,以纪念***先生对林业发展的贡献。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植树节与***先生的纪念日相结合,体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这一天也成为了展示社会团结和公民责任感的平台。
情感与联想
植树节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它象征着生命、成长和可持续性。联想可能包括春天的绿色景象、家庭和社区的团结活动,以及对未来世代的责任感。
个人应用
个人经历可能包括在学校或社区参与植树活动,或者在家中种植树木和花草,这些都是与植树节相关的实际应用。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中,可以将植树节比喻为“大地的婚礼”,在故事中,可以描述一个孩子通过植树来实现他的梦想,这些都展示了植树节的灵活性和象征意义。
视觉与听觉联想
植树节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绿树成荫的公园、孩子们在阳光下植树的场景。听觉联想可能包括鸟鸣、风吹过树叶的声音,以及人们在植树时的欢笑声。
跨文化比较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植树节,如美国的国家植树日(National Arbor Day)通常在4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每个国家的植树节都有其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反思与总结
植树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它不仅提醒我们要关注环境,还鼓励我们采取实际行动来改善和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通过参与植树节的活动,我们不仅能够学*到关于生态和可持续性的知识,还能够体验到社区合作和公民责任的重要性。
植树节
的字义分解
植[ zhí ]
1.
(形声。从木,直声。本义:关闭门户用的直木)。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门外闭,中竖直木,以铁了鸟关之,可加锁者。-植,户植也。 《墨子·非儒》-季孙与邑人争门关,决植。 《淮南子·本经》-夏屋宫驾,县联房植。
[更多解释]
树[ shù ]
1.
(形声。从木,尌(shù)声。本义:栽树)。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植,立也。假借为尌竖字。-树,生植之总名。 《左传·昭公二年》-宿敢不封殖此树。 《国语·晋语》。注:“树木也。”-夫坚树在始。 周礼《中庸》。注:“谓殖草木也。”-地道敏树。 《周礼·大司徒》-二曰树艺。 《诗·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 《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组词】
树事、 树杨、 十年之计,在于树木;树其树以荫行人
[更多解释]
【植树节】的常见问题
-
1.植树节的拼音是什么?植树节怎么读?
植树节的拼音是:zhí shù jié
-
2.植树节是什么意思?
植树节的意思是:为了动员全民植树而规定的节日。我国曾于1915年由政府颁令规定清明节为植树节。1929年为纪念一贯倡导植树造林的孙中山先生,又把植树节改在孙中山先生逝世的那一天,即3月12日。1979年2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仍以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