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定义
抱火厝薪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抱着火种放在柴堆上”,比喻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而不自知,或者明知危险却故意冒险。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自陷险境的行为,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愚蠢或不明智。
语境分析
在文学作品中,抱火厝薪 常用来形容那些明知故犯、自寻死路的人物行为,如历史小说中描述的某些政治人物的冒险决策。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被使用,但在讨论风险管理和安全问题时,专业人士可能会引用这个成语来强调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示例句子
- 他明知公司财务状况不佳,还大肆投资高风险项目,简直是抱火厝薪。
- 在干旱季节,村民们还点燃篝火庆祝,这种行为无异于抱火厝薪。
- 政府在环境问题上的不作为,让整个国家处于抱火厝薪的状态。
同义词与反义词
同义词:自掘坟墓、自寻死路、饮鸩止渴 反义词: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居安思危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表达上各有侧重,但都与风险和安全相关。
词源与演变
抱火厝薪 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对火灾危险的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固定,成为描述危险行为的常用语。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火被视为一种既有益又有害的自然力量。抱火厝薪** 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人对火的敬畏和对安全的高度重视。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警示人们不要轻视潜在的危险。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给人以警示和担忧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不顾后果的鲁莽行为和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个人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人因为贪图一时的便利或利益而忽视潜在的风险,这时可以用抱火厝薪 来形容他们的行为。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中,可以将抱火厝薪 融入描述人物命运的诗句中,如:“英雄抱火厝薪去,不问前路几多险。”
视觉与听觉联想
结合火灾的图片或火灾警报的声音,可以增强抱火厝薪 这个成语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加深对危险的认识。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laying with fire”,意为“玩火”,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冒险和危险的含义。
反思与总结
抱火厝薪 这个成语在提醒我们注意风险和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对危险行为的批评和警示。
抱火厝薪
的字义分解
火[ huǒ ]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易·说卦》-离为火。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
[更多解释]
厝[ cuò ]
1.
(形声。从厂(hǎn),昔声。“厂”,象山崖形。本义:磨刀石)。
2.
同本义。一说相当于现在的金刚钻。
【引证】
《说文》。-厝,厉石也。 《诗·小雅·鹤鸣》-佗山之石,可以为厝。
[更多解释]
薪[ xīn ]
1.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薪,荛也。 《礼记·月令》。注:“大者可析谓之薪。”-收秩薪柴。 《周礼·委人》。注:“粗者曰薪,细者曰蒸。”-薪蒸材木。 《诗·小雅·无羊》-以薪以蒸。 《管子·轻重甲》-农夫得居装而卖其薪荛。 《礼记·曲礼》-某有负薪之忧。 《孟子》-毁伤其薪木。 《聊斋志异·狼三则》-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组词】
薪火、 薪桂、 薪柴、 薪樵
5.
可以劈开来用的粗大木柴。
【引证】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资治通鉴·唐纪》-负薪刍助之。 宋·苏洵《六国论》-抱薪救火。
【组词】
薪采、 薪桂、 薪蒸、 薪火相传
[更多解释]
抱火厝薪
的分字组词抱火厝薪
的相关词语【抱火厝薪】的常见问题
-
1.抱火厝薪的拼音是什么?抱火厝薪怎么读?
抱火厝薪的拼音是:bào huǒ cuò xīn
-
2.抱火厝薪是什么意思?
抱火厝薪的意思是:厝:同“措”,置放。薪:柴火。把火放在柴草底下。比喻危机即将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