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ǐ gāo yáng
拼音
zhǐ gāo yáng
繁体
趾高氣揚
用法
"作谓语、状语;指人的神态"
近义词
不可一世 得意忘形 目空一切
反义词
卑躬屈膝 奴颜婢膝 妄自菲薄
趾高气扬的意思

趾高:走路时脚抬得很高;气扬:意气扬扬。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引证解释
  1. 但是那种~的神情总嫌有些不够大方罢。

【趾高气扬】的来源
  1.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来源:-- 《左传·桓公十三年》:“举趾高,心不固矣。”《史记·管晏列传》

【趾高气扬】的故事
  1. 战国时期,齐国孟尝君出使楚国,楚王送他珍贵的象床,负责送象床的登徒去游说孟尝君的门人公孙戍,希望能劝止这项差使。公孙戍说动孟尝君不接受这件宝物。孟尝君见他出门时趾高气扬的样子觉得奇怪,原来他得到登徒的一把宝剑

趾高气扬

的字义分解
拼音 zhǐ 部首总笔画 11

趾[ zhǐ ]
1. (形声。从足,止声。古所谓趾,指足,不指脚趾。脚指叫做指,趾是“止”的后起字。本义:脚)。
2. 同本义。
【引证】 《诗·豳风·七月》-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易·贲卦》-贲其趾。 《易·噬嗑卦》-屦校灭趾。 《诗·周南·麟之趾》-麟之趾。 《左传·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 左思《吴都赋》。王力注:“足趾是同义词连用,‘趾’不是足指。”-足趾之所不蹈。
【组词】 趾股、 趾踵、 趾踵相接、 趾爪
[更多解释]

拼音 gāo 部首总笔画 10

高[ gāo ]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汉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 《易·说卦》传-巽为高。 《礼记·乐记》-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荀子·劝学》-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战国策·魏策》-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曹植《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孟子·公孙丑下》-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清·姚鼐《登泰山记》-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组词】 高平、 高丘、 高坛、 高燥
[更多解释]

拼音部首总笔画 4

气[ qì ]
1.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
[更多解释]

拼音 yáng 部首总笔画 6

扬[ yáng ]
1. (形声。从手,昜(yáng)声。金文字形,像用双手举起“玉”,是会意字。本义:高举)。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扬,飞举也。 《小尔雅》-扬,举也。 《礼记·檀弓》-杜篑洗而扬觯。 《礼记·乡饮酒义》-盥洗扬斛。 《仪礼·乡射礼》-南扬弓。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扬其波。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扬鞭语曰。 清·姚鼐《登泰山记》-大风扬积雪。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扬帆去。
【组词】 扬楫、 扬袂、 扬眉、 扬旌、 扬麋、 扬觯、 扬鞭、 扬臂、 扬徽、 扬刃
[更多解释]

【趾高气扬】的常见问题

趾高气扬的意思

趾高气扬和趾高气昂的区别

趾高气扬是指什么生肖

趾高气扬的近义词是什么

趾高气扬指什么意思

趾高气扬的拼音

趾高气扬摆资格是什么生肖

趾高气扬的反义词是啥

趾高气扬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趾高气扬形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