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定义
“枕戈披甲”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枕着兵器,穿着盔甲。基本含义是指时刻准备战斗,形容非常警惕或备战状态。
语境分析
在文学作品中,“枕戈披甲”常用来形容战士或军队在战前的高度戒备状态,如“夜深人静,战士们枕戈披甲,准备随时迎战。”在口语中,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某件事情非常警惕或准备充分,如“他对考试枕戈披甲,准备得非常充分。”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或历史研究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描述古代军队的备战状态。
示例句子
- 在边境线上,士兵们枕戈披甲,时刻准备抵御外敌的入侵。
- 面对即将到来的大考,学生们都枕戈披甲,希望能取得好成绩。
- 这位企业家对市场变化枕戈披甲,总能及时调整策略。
同义词与反义词
同义词:严阵以待、戒备森严、枕戈待旦 反义词:松懈大意、掉以轻心、马虎从事
词源与演变
“枕戈披甲”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枕戈待旦,以待天命。”原意是指战士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时刻准备战斗的状态。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枕戈披甲”体现了对战争和防御的重视,也反映了古代军人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更多地被用来形容对任何挑战的高度准备和警惕。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紧张和警惕,联想到了古代战场上的紧张气氛和战士们的英勇形象。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面对一个重要的项目,我感到压力很大,于是我告诉自己要“枕戈披甲”,最终我成功地完成了项目。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幕降临,星辰闪烁,战士枕戈披甲,心怀壮志,等待黎明的曙光。”
视觉与听觉联想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到战士们在夜色中枕着兵器,穿着盔甲的场景,给人一种紧张和肃穆的感觉。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激昂的进行曲,增强这种备战氛围。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leep with one eye open”,意思是保持警惕,但不如“枕戈披甲”那样具体和形象。
反思与总结
“枕戈披甲”这个成语不仅在文学和口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也值得深入探讨。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供了一种形象的表达方式,帮助我更好地传达紧张和警惕的情绪。
枕戈披甲
的字义分解
戈[ gē ]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种长柄兵器形。本义:一种兵器)。
2.
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
【引证】
《说文》。按,戈者,柲也,长六尺六寸,其刃横出,可勾可击,与矛专刺、殳专击者不同,亦与戟之兼刺与勾者异。-戈,平头戟也。从弋、一,横之象形。 《书·顾命》-执戈上刃。 《书·牧誓》-称尔戈。 《考工记·冶氏》-戈广二寸。 《楚辞·屈原·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更多解释]
披[ pī ]
1.
(形声。从手,皮声。本义:引柩帛) 古夹具。即用在柩车两旁牵挽的帛。
【引证】
《说文》-披,从旁持曰披。 《礼记·檀弓》。注:“披,柩行夹引棺者。”-设披周也。 《周礼·司士》。注:“柩车行所以披持棺者,有纽以结之,谓之戴。”-执披。 《仪礼·士丧礼》-执披者旁四人。 《仪礼·既夕礼》-设披。
6.
分开;裂开。
【引证】
《左传·成公十八年》。注:“犹分也。”-而披其地。 《左传·昭公五年》。注:“析也。”-又披其邑。 《史记·魏其安侯传》。正义:分析也。”-不折必披。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组词】
竹竿披了;披磔、 披砍、 披榛
[更多解释]
甲[ jiǎ ]
1.
(象形。小篆字形,像草木生芽后所戴的种皮裂开的形象。本义: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 《六书故》-甲象草木戴种而出之形。 《易·解》-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chè)。
【组词】
莩甲;甲坼
[更多解释]
枕戈披甲
的分字组词枕戈披甲
的相关词语【枕戈披甲】的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