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定义
攘袂扼腕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两个动作词组成:“攘袂”和“扼腕”。
- 攘袂:意思是卷起袖子,表示准备行动或激动、愤怒的样子。
- 扼腕:用手握住自己的手腕,表示痛心、惋惜或愤怒。
结合起来,攘袂扼腕 描述的是一种激动、愤怒或痛心的情绪状态,通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不公或失败时的强烈反应。
语境分析
- 文学:在古典文学中,如《史记》、《汉书》等历史著作中,常用来描述英雄人物在面对困境时的激动情绪。
- 口语:在现代口语中,这个成语使用较少,更多地出现在书面语或正式场合。
- 专业领域:在新闻报道或评论中,可能用来形容公众对某些**的强烈反应。
示例句子
- 面对不公的判决,他攘袂扼腕,决心上诉到底。
- 看到球队失利,球迷们攘袂扼腕,纷纷表示不满。
- 在会议上,他攘袂扼腕地批评了项目管理的不当。
同义词与反义词
- 同义词:义愤填膺、怒发冲冠
- 反义词:心平气和、泰然自若
词源与演变
- 词源: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具体出处难以考证,但在古代文献中常见。
-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但在某些正式或文学语境中仍被使用。
文化与社会背景
- 文化:在**文化中,这个成语体现了对正义和公平的追求,以及对不公行为的强烈反感。
- 社会背景:在社会不公或重大**发生时,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情感与联想
- 情感反应: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强烈的情感冲击,让人联想到激动、愤怒和痛心。
- 联想:可能会联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在面对困境时的形象。
个人应用
- 经历或故事:在观看一场不公平的比赛后,我曾听到观众们攘袂扼腕地表达他们的不满。
创造性使用
- 诗歌:
攘袂扼腕英雄泪, 不公面前怒火燃。 正义之声震天地, 誓将不公一扫空。
视觉与听觉联想
- 视觉联想:可以想象一个人卷起袖子,紧握手腕,面部表情激动。
- 听觉联想:可能会联想到激昂的音乐或人群的喧哗声。
跨文化比较
- 对应词汇:在英语中,可能对应的是 "clench one's fist in anger" 或 "roll up one's sleeves",但缺乏中文成语的丰富意象。
反思与总结
- 理解:攘袂扼腕 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能够生动地传达人的强烈情绪。
- 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攘袂扼腕
的字义分解
攘[ rǎng ]
1.
(形声。从手,襄(xiāng)声。本义:推让,退让)。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谓推手使前拱揖之容也,字亦作儴。-攘,推也。 《礼记·曲礼上》-左右攘辟。 《史记·太史公自序》-小子何敢攘焉。 《汉书·司马相如传》。注:“却退也。”-随流而攘。 《汉书·礼乐志》-盛揖攘之容。 《汉书·艺文志》-合于尧之克攘。
[更多解释]
腕[ wàn ]
1.
(形声。从肉,宛声。本义:臂下端与手掌相连可以活动的部分)。
2.
同本义。
【组词】
腕表、 腕脱、 腕钏、 腕法、 腕头、 腕阑
[更多解释]
【攘袂扼腕】的常见问题
-
1.攘袂扼腕的拼音是什么?攘袂扼腕怎么读?
攘袂扼腕的拼音是:rǎng mèi è wàn
-
2.攘袂扼腕是什么意思?
攘袂扼腕的意思是:攘袂:捋起袖子;扼腕:用手握住手腕。形容激动和气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