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愧
的字义分解
讨[ tǎo ]
1.
(会意。从言,从寸。言,言论。寸,法度。用言论和法度进行处治。本义:声讨)。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讨,治也。 《玉篇》-讨,诛也。 《左传·宣公十二年》-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 《左传·襄公五年》-楚人讨陈叛。
[更多解释]
愧[ kuì ]
1.
(形声。从心,鬼声。本义:惭愧)。
2.
同本义。同“媿”。
【引证】
《礼记·儒行》-小则如愧。 《诗·大雅·抑》-尚不愧于屋漏。 《诗·小雅·何人斯》-不愧于人。 《魏书·列女传》-虽颜惭未知心愧。 《史记·张耳陈余列传》-纵上不杀我,我不愧于心乎?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流汗。 清·周容《芋老人传》-能不愧老人之言否。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下恐愧吾师矣。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兹游快且愧矣。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兼愧贵家子。
【组词】
愧心、 愧悔、 愧服、 愧灼、 愧天作人
[更多解释]
【讨愧】的常见问题
-
1.讨愧的拼音是什么?讨愧怎么读?
讨愧的拼音是:tǎo kuì
-
2.讨愧是什么意思?
讨愧的意思是:犹抱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