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óng
拼音
róng
繁体
義不容辭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应该如此"
近义词
义无反顾 匹夫有责 理所当然
反义词
推三阻四
义不容辞的意思

基本定义

“义不容辞”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基本含义是指某件事情在道德或责任上是必须去做的,没有推脱的余地。

语境分析

  •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强调主人公的道德责任感和坚定立场,如“面对国家的危难,他义不容辞地站了出来。”
  • 口语语境: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来表达自己或他人在某种情况下的责任感和决心,如“帮助朋友是义不容辞的。”
  • 专业领域:在法律或伦理学领域,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某些行为的道德义务,如“保护环境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示例句子

  1. 在危急时刻,他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领导的责任。
  2. 作为医生,救死扶伤是义不容辞的职责。
  3. 面对不公,我们义不容辞地要站出来发声。

同义词与反义词

  • 同义词:责无旁贷、当仁不让、义无反顾
    • 细微差别:这些同义词都强调了责任和义务,但“义不容辞”更侧重于道德上的不可推卸,而“责无旁贷”更强调法律或职责上的不可推卸。
  • 反义词:推三阻四、推诿扯皮
    • 细微差别:这些反义词都表示推卸责任或不愿意承担义务的态度。

词源与演变

“义不容辞”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的道德观念和礼仪文化。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类似的表达,强调道德和责任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成为表达责任感和道德义务的常用词汇。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义不容辞”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义”观念,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在社会生活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鼓励人们承担社会责任,特别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面、坚定的情感反应,联想到责任感和勇气。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挺身而出,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个人应用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团队项目中遇到困难,团队成员都认为我应该承担起领导责任,我意识到这是“义不容辞”的,最终带领团队成功完成了项目。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风雨中,他义不容辞,/ 肩负起希望的重量,/ 每一步,坚定而从容。”

视觉与听觉联想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风雨中坚定前行的画面,传达出“义不容辞”的决心和勇气。在音乐中,可以选择激昂的进行曲,增强这种坚定和责任感。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uty-bound”或“obligated”,但这些词汇更多强调法律或社会义务,而“义不容辞”则更侧重于道德和责任感。

反思与总结

“义不容辞”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帮助我理解道德和责任的概念,还鼓励我在面对挑战时勇于承担责任。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欣赏这个成语在文化和社会中的深远影响。

【义不容辞】的来源
  1. 承姑丈高谊,小婿义不容辞

    来源:--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七

【义不容辞】的故事
  1. 东汉时期,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大举进攻孙权与刘备。赤壁之战大败而归,经过休整又一次亲率大军南下伐吴。孙权召集群臣商议对策,谋士张昭认为必须联合刘备,请刘备出兵共同抗曹,刘备是东吴的女婿,抗曹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义不容辞】的例句
  1. 我们应该~地担当起这个任务。

义不容辞

的字义分解
拼音部首总笔画 3

义[ yì ]
1.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2.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义不容辞
[更多解释]

拼音 bù,fǒu 部首总笔画 4

不[ bù,fǒu ]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更多解释]

拼音 róng 部首总笔画 10

容[ róng ]
1. (会意兼形声。小徐本“从宀,谷(gǔ)。”大徐本看作会意。“宀”是房屋,“谷”是空虚的山洼,都有盛受的意思。本义:容纳)。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容,盛也。 《易·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汉书·五行志》-言宽大包容。 《荀子·解蔽》-故曰心容。 《史记·乐书》-广则容奸。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可容一人居。
【组词】 容隐、 容足、 容接、 容盛、 容民、 容民畜众、 容畜、 容受、 容放
[更多解释]

拼音部首总笔画 13

辞[ cí ]
1. (会意。本义:诉讼,打官司)。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分争辩讼谓之辞。-辞,讼也。 《后汉书·周纡传》。注:“辞案犹今案牍也。”-善于辞案条教。 《书·吕刑》-皇帝请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
[更多解释]

【义不容辞】的常见问题

  • 1.
    义不容辞的拼音是什么?义不容辞怎么读?

    义不容辞的拼音是:yì bù róng cí

  • 2.
    义不容辞是什么意思?

    义不容辞的意思是:容:允许;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 3.
    义不容辞的近义词是什么?

    答:义不容辞的近义词是: 义无反顾 匹夫有责 理所当然

  • 4.
    义不容辞的反义词是什么?

    义不容辞的反义词是: 推三阻四

义不容辞的意思

义不容辞啥意思

义不容辞表达什么意思

义不容辞的意思和用法

义不容辞和责无旁贷的区别

义不容辞的近义词

义不容辞的责任是什么意思

义不容辞的责任是病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