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定义
人民币(RMB)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由**人民银行发行和管理。其基本单位是元,辅币单位是角和分。人民币的货币代码为CNY(ISO 4217标准),符号为¥。
语境分析
-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人民币可能被用来描述经济状况、人物的财富或贫困,以及社会阶层的变化。
-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人民币常用于谈论购物、交易、工资和投资等话题。
- 专业领域:在经济学和金融学中,人民币是研究**货币政策、外汇市场和国际贸易的重要概念。
示例句子
- 他每个月的工资是8000人民币。
- 这家商店接受人民币和信用卡支付。
-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今天有所上升。
- 他们计划用人民币投资**的房地产市场。
同义词与反义词
- 同义词:元(人民币的基本单位)
- 反义词:外币(如美元、欧元等)
词源与演变
人民币的名称源于“人民”和“币”两个词的组合,反映了货币的公共属性和社会功能。自1948年**人民银行成立以来,人民币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升级,包括货币制度的完善、防伪技术的提升以及国际化进程的推进。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人民币不仅是经济交易的媒介,也是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象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升,成为全球重要的储备货币之一。
情感与联想
人民币作为的象征之一,常常与国家的繁荣、人民的幸福联系在一起。对于人来说,人民币也承载着对未来的希望和对过去的回忆。
个人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人民币是不可或缺的支付工具。无论是购买日常用品还是进行大额投资,人民币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中,人民币可以被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或价值的衡量:
岁月如流水,人民币如沙, 一去不复返,珍惜每一刹。
视觉与听觉联想
人民币的设计精美,图案和颜色都富有**特色。听到“人民币”这个词,可能会联想到硬币的叮当声或纸币的沙沙声。
跨文化比较
在不同语言中,人民币的表达方式各异。例如,在英语中通常称为“Renminbi”或“RMB”,而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有不同的翻译和称呼。
反思与总结
人民币不仅是的法定货币,也是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象征。通过对人民币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的经济、文化和历史。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人民币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传达信息和理解他人的意图。
人民币
的字义分解
民[ mín ]
1.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 《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民,氓也。 《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 《左传·桓公六年》-夫民神之主也。 《左传·闵公元年》-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 《书·舜典》-黎民阻饥。 《书·盘庚上》-民不适有居。 《诗·小雅·何草不黄》-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组词】
民夫、 民户、 民居、 民服、 民宅、 民望、 民牧、 民情、 民役、 民利、 民命、 民和、 汉民;回民;藏民;民壮、 渔民;农民;牧民;民膏、 民经、 民熙物阜、 民害、 民力、 民脂、 民财、 民纪、 民祗
[更多解释]
币[ bì ]
1.
(形声。从巾,敝声。从巾表示与布帛有关。本义:古人用作礼物的丝织品)。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幣,帛也。 《周礼·大宰》。司农注:“绣帛。”-四曰幣贡。 《礼记·曲礼》-幣曰量幣。 《礼记·月令》-用圭璧更皮幣。 《孟子》-事之以皮幣。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寡君是故使吉(游吉)奉其皮幣。 《战国策·齐策三》-请具车马皮幣。
【组词】
皮币、 币玉、 币号、 币献
[更多解释]
人民币
的分字组词人民币
的相关词语【人民币】的常见问题
-
1.人民币的拼音是什么?人民币怎么读?
人民币的拼音是:rén mín bì
-
2.人民币是什么意思?
人民币的意思是:中国的法定货币。以元为单位。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票面额主币有100元、50元、10元、5元、2元、1元,辅币有5角、2角、1角和5分、2分、1分。1980年4月15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又陆续发行面额为1元和5角、2角、1角的金属人民币。人民币的符号为啤保取人民币单位元”字汉语拼音yuan”的首字母y加两画而成,读音同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