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án xíng
拼音
yán xíng
繁体
言行不符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
言行不一
反义词
言行一致 言行相符
言行不符的意思

说的和做的不相符合。

引证解释
  1. 无论怎样~,名实不副,前后矛盾……经过若干时候,自然被忘得干干净净

【言行不符】的来源
  1. 言行不类,始终相悖。

    来源:-- 《逸周书·官人》

言行不符

的字义分解
拼音 yán 部首总笔画 7

言[ yán ]
1.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
[更多解释]

拼音 xíng,háng,hàng,héng 部首总笔画 6

行[ xíng,háng,hàng,héng ]
1.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广雅》-行,往也。 《易·复》-中行独复。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
[更多解释]

拼音 bù,fǒu 部首总笔画 4

不[ bù,fǒu ]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更多解释]

拼音部首总笔画 11

符[ fú ]
1. (形声。从竹,付声。从“竹”,表示与竹子有关。本义: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将用的凭证,双方各执一半,以验真假)。
2. 符信。
【引证】 《说文》。按,有铜虎符,竹使符,或曰五寸,古用圭璋,其后乃以符代之。-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 《周礼·掌节》。注:“如今官中诸官诏符也。”-门关用符节。 《孟子》-若合符节。 《汉书·高帝纪》-封皇帝玺符节。 《史记·魏公子列传》-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
【组词】 符玺、 符宝郎、 符契、 符传
[更多解释]

【言行不符】的常见问题

  • 1.
    言行不符的拼音是什么?言行不符怎么读?

    言行不符的拼音是:yán xíng bù fú

  • 2.
    言行不符是什么意思?

    言行不符的意思是:说的和做的不相符合。

  • 3.
    言行不符的近义词是什么?

    答:言行不符的近义词是: 言行不一

  • 4.
    言行不符的反义词是什么?

    言行不符的反义词是: 言行一致 言行相符

言行不符的意思

言行不符是成语吗

言行不符是什么生肖

言行不符的拼音

言行不符打一数字

言行不符打什么动物

言行不符造句

言行不符的近义词

说话前言不搭后语是什么病

言行不符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