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定义
“乐昌分镜”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南朝宋时期的历史故事。字面意思是指乐昌公主与丈夫徐德言在战乱中被迫分离,临别时将一面铜镜破成两半,各执一半,约定日后凭此镜重逢。这个成语比喻夫妻因战乱或其他原因被迫分离,但仍心怀重逢的希望。
语境分析
在文学作品中,“乐昌分镜”常用来描绘夫妻或恋人因不可抗力而分离的情景,强调他们之间的深厚情感和对未来的希望。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讲述历史故事或表达对某段历史的感慨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分析古代社会的家庭关系和战乱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示例句子
- 他们虽因战乱而被迫分离,但彼此心中都怀有“乐昌分镜”的希望,期待有朝一日能够重逢。
-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许多家庭都经历了“乐昌分镜”的悲剧,夫妻分离,骨肉离散。
- 她用“乐昌分镜”的故事来安慰那些因疫情而分隔两地的情侣,告诉他们希望总在前方。
同义词与反义词
- 同义词:破镜重圆、夫妻分离
- 反义词:夫妻团聚、和好如初
词源与演变
“乐昌分镜”源自南朝宋时期的历史故事,具体记载在《南史·徐德言传》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描述夫妻或恋人因战乱或其他原因被迫分离的情景,成为汉语中表达这种情感的典型词汇。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家庭和婚姻被视为社会稳定的基石。因此,“乐昌分镜”这样的故事往往被用来强调夫妻之间的忠诚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在社会动荡或战乱时期,这个成语尤其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因为它反映了人们在逆境中的希望和坚持。
情感与联想
“乐昌分镜”这个成语给人以深刻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分离的痛苦和对重逢的渴望。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使得这个成语在表达深层次的情感时非常有用。
个人应用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听到一位老人讲述他与妻子在战争年代被迫分离的故事,他们就像“乐昌分镜”中的主人公一样,虽然经历了长时间的分离,但最终还是重逢了。这个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这个成语所蕴含的情感力量。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乐昌分镜”:
在战火纷飞的年月,
我们如乐昌分镜,
一半在东,一半在西,
心中却始终怀揣着重逢的希冀。
视觉与听觉联想
想象一幅画面:一对夫妻在战乱中被迫分离,各自手持一半破碎的铜镜,眼中含泪,却坚定地望着远方。这样的画面能够很好地传达“乐昌分镜”的情感内涵。
跨文化比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情感表达可能是“Parted but not forgotten”(分离但未被遗忘),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分离后的情感联系和重逢的希望。
反思与总结
“乐昌分镜”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的缩影,也是人类情感的深刻体现。它提醒我们在逆境中保持希望和坚韧,无论是在语言学还是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这个成语的多重含义和它在汉语中的独特地位。
乐昌分镜
的字义分解
乐[ lè,yuè ]
1.
(象形。小篆字形。象鼓鼙木架形。本义:音乐)。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五声八音相比而成乐。-乐,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鞞,木其虡也。 《礼记·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 《礼记·世本》-伶伦作乐。 《周礼·保氏》-二曰六乐,谓云咸韵夏濩武也。 《吕氏春秋·慎行论》-以乐传教。
[更多解释]
昌[ chāng ]
1.
(会意。从日,从曰。本义:善,正当)。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昌,美言也。 《书·大禹谟》-禹拜昌言。
【组词】
昌言、 昌教
[更多解释]
分[ fēn,fèn ]
1.
所分之物,整体中的一部分。
【引证】
《孙子·谋攻》-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灾也。
【组词】
股分;部分;分资、 分例、 分均
4.
分际,合适的界限。
【引证】
《水浒传》-两个正斗到分际。
【组词】
分际、 分直
[更多解释]
镜[ jìng ]
1.
(形声。从金,竟声。本义:照形取影的器具)。
2.
同本义 古镜以铜或铁铸,也有用玉的,盘状,正面磨光发亮,背面有纹饰。
【引证】
《玉篇》-镜,鉴也。 《说文》-镜,景也。 《大戴礼记·保傅》-明镜者可以察形也。 《汉书·谷永传》-以镜考己行。 《战国策·齐策》-窥镜而自视。 《乐府诗集·木兰诗》-对镜帖花黄。 唐·李白《秋浦歌》-不知明镜里。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如镜之新开。
【组词】
镜袱、 镜心、 镜月、 镜花
[更多解释]
乐昌分镜
的分字组词乐昌分镜
的相关词语【乐昌分镜】的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