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九:古代术数家的说法,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为元,初入元一百零六岁,外有灾岁九,称为“阳九”。指灾难之年或厄运。
阳九之厄
的字义分解
阳[ yáng ]
1.
(形声。从阜,昜(yáng)声。从阜,与山有关。本义:山南水北)。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阳,高明也。 《谷梁传·僖公二十八年》-山南为阳,水北为阳。 《尔雅》-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 《周礼·柞氏》。注:“生于山南为阳木。”-利刊阳木而火之。 《列子·汤问》-河阳之北。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华山之阳。 清·姚鼐《登泰山记》-阳谷皆入汶。
【组词】
衡阳(在衡山之南),洛阳(在洛河之北、 阳陆、 阳濒、 阳林、 阳木、 阳柯、 阳崖、 阳坡
[更多解释]
九[ jiǔ ]
1.
(指事。本义:数词。比八大一的基数)。
2.
同本义。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 《易·文言》传-乾玄用九,乃见天则。 《楚辞·九辨》序-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 《管子·五行》-天道以九制。
【组词】
九伯、 小九九、 九九、 九地
[更多解释]
之[ zhī ]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更多解释]
厄[ è ]
1.
(厂卩会意。“厂”象山崖,“卩”象人在崖洞下卷曲身子不得伸展。本义:困厄,遭遇困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戹,隘也。从户,乙声,字亦作厄。 《苍颉篇》-厄,困也。 《诗·谷风》笺-厄难,勤苦之事也。 《易·解注》-能济其厄涣。 司马迁《报任安书》-仲尼厄而作《春秋》。
【组词】
厄气、 厄难、 厄困、 厄苦、 厄急
6.
为难;迫害。
【引证】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两贤岂相厄哉?
【组词】
厄日
[更多解释]
阳九之厄
的分字组词阳九之厄
的相关词语yī yáng fù shǐ
一yī yáng lái fù
一yī yáng shēng
一yī yáng jié
一yī jiǔ sān liù nián chūn zài tài yuán
一yī èr • jiǔ yùn dòng
一二•yī rén dé dào,jiǔ zú shēng tiān
一人得道,yī kuāng jiǔ hé
一匡yī shì zhī xióng
一世yī qiū zhī hè
一丘yī jǔ shǒu zhī láo
一举手yī zhī wéi shèn
一chéng rén zhī è
乘人之jiǔ è
九jiǔ sǐ è
九死wǔ è
五【阳九之厄】的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