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án chù zhī zhēng
拼音
mán chù zhī zhēng
繁体
蠻觸之爭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非正义战争"
近义词
蛮争触斗 蛮触相争
蛮触之争的意思

蛮:蛮氏;触:触氏。《庄子》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

引证解释
  1. ~,要于兴、观、群、怨,丝毫未有当也。

【蛮触之争】的来源
  1. 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来源:-- 战国·宋·庄周《庄子·则阳》

【蛮触之争】的故事
  1. 传说古代有一只蜗牛的两个触角上有两个小国,左边的叫触氏国,右边的叫蛮氏国。两个国家因为争夺地盘而经常发生战争,有时竟伏尸百万,血流成河,造成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蜗牛因此而丧失触觉功能

蛮触之争

的字义分解
拼音 mán 部首总笔画 12

蛮[ mán ]
1. (形声。本义:中国古代对南方各族的泛称。旧时也用以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蛮,南蛮也。 《周礼·大司马》-蛮畿。 《周礼·职方氏》-蛮服。又,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 《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 《书·禹贡》-三百里蛮。 《诗·小雅·采芑》-蛮荆来威。 《国语·周语》-蛮夷要服。 杜甫《闷》-瘴疠浮三蜀,风云暗百蛮。
【组词】 蛮声哈剌、 蛮人、 蛮布、 蛮风、 蛮烟
[更多解释]

拼音 chù 部首总笔画 13

触[ chù ]
1. (形声。从角,蜀声。本义:以角撞物)。
2. 用角抵人或物。
【引证】 《说文》-触,牴也。 《新序杂事》-兽穷则触。 《左传》-触槐而死。 《易·大壮》-羝羊触藩
【组词】 触藩、 触藩羝羊
[更多解释]

拼音 zhī 部首总笔画 3

之[ zhī ]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更多解释]

拼音 zhēng 部首总笔画 6

争[ zhēng ]
1. “诤”的本字。强谏;规劝。
【引证】 《墨子·公输》-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荀子·臣道》-伊尹、箕子可谓谏矣,比干、子胥可谓争矣。 《荀子·子道》-父有争子,不行无理。士有争友,不为不义。
【组词】 争子、 争友、 争臣、 争引、 争弟
[更多解释]

【蛮触之争】的常见问题

  • 1.
    蛮触之争的拼音是什么?蛮触之争怎么读?

    蛮触之争的拼音是:mán chù zhī zhēng

  • 2.
    蛮触之争是什么意思?

    蛮触之争的意思是:蛮:蛮氏;触:触氏。《庄子》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

  • 3.
    蛮触之争的近义词是什么?

    答:蛮触之争的近义词是: 蛮争触斗 蛮触相争

蛮触之争这个成语出自

蛮触之争出自哪

蛮触之争是什么意思

蛮触之争说明什么道理

蛮触之争成语出自哪里

蛮触之争出自

蛮触之争打一动物

蛮触之争是什么生肖

蛮触之争 原文译文

蛮触之争出自于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