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ī dài
拼音
zhī dài
繁体
知足不殆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近义词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知足不殆的意思

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旧时劝人行事不要过分。同“知止不殆”。

【知足不殆】的来源
  1. 太傅疏广谓少傅受曰:‘吾闻“知止不辱知足不殆”,功成名遂而身退,天之道也。’

    来源:-- 汉·荀悦《汉纪·宣帝纪二》

知足不殆

的字义分解
拼音 zhī,zhì 部首总笔画 8

知[ zhī,zhì ]
1.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2. 同本义。
【引证】 《玉篇》-知,识也。 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知汝远来应有意。 《庄子·外物》-心徹为知。 《史记·留侯世家》-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 《后汉书·列女传》-不知何氏女。
[更多解释]

拼音部首总笔画 7

足[ zú ]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2. (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引证】 《说文》。按,膝下至跖之总名也。从止,即趾字,从口,象膝形。-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 《易·说卦》-震为足。 《大戴礼记》-足恭而口圣。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手足胼胝,面目黧。 《韩非子》-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荀子·劝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清·魏学洢《核舟记》-东坡现右足。
【组词】 足心、 足炉、 足不出户、 足衣、 足音跫然
[更多解释]

拼音 bù,fǒu 部首总笔画 4

不[ bù,fǒu ]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更多解释]

拼音 dài 部首总笔画 9

殆[ dài ]
1. (形声。从歹(è),台声。本义:危险)。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殆,危也。 《诗·小雅·正月》-民今方殆,视民梦梦 《书·秦誓》。传:“危殆。”-亦曰殆哉。 《左传·昭公四年》。注:“危也。”-晋有三不殆。 《荀子·议兵》。注:“谓危亡也。”-兵殆于垂沙。 《孙子·谋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韩非子·三守》-三守不完,则国危身殆。 《韩非子·扬权》-备危恐殆,急置太子,祸乃无从起。 《韩非子·忠孝》-此二者,殆物也。
【组词】 殆危
[更多解释]

【知足不殆】的常见问题

  • 1.
    知足不殆的拼音是什么?知足不殆怎么读?

    知足不殆的拼音是:zhī zú bù dài

  • 2.
    知足不殆是什么意思?

    知足不殆的意思是:指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旧时劝人行事不要过分。同“知止不殆”。

  • 3.
    知足不殆的近义词是什么?

    答:知足不殆的近义词是: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知足不殆的意思?

知止不辱知足不殆

知足不殆的知是什么词性

知足不殆的殆

知足不殆中的殆的意思

知足不殆的殆是什么意思

知足不殆的殆是什么词

知足不殆的殆是什么意思什么词性

知足不殆是什么意思

知足不殆的殆是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