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í yán huì
拼音
zhí yán huì
繁体
直言勿諱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直言不讳 直言无讳 直言无隐
直言勿讳的意思

直率地说话,无所隐讳。同“直言无讳”。

【直言勿讳】的来源
  1. 尔群臣勿以前事为戒,于国家利弊、政令未当者,直言勿讳

    来源:-- 清·张廷玉《明史·弋谦传》

直言勿讳

的字义分解
拼音 zhí 部首总笔画 8

直[ zhí ]
1. (会意。小篆字形,从L(yǐn),从十,从目。徐锴:“L,隐也,今十目所见是直也。”本义:不弯曲,与“枉”、“曲”相对)。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正见也。 《荀子·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左传·襄公七年》-正直为正,正曲为直。 《书》-木曰曲直。 《易·说卦》-巽为绳直。 《礼记·月令》-先定准直。 吴均《与朱元思书》-争高直指。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更多解释]

拼音 yán 部首总笔画 7

言[ yán ]
1.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
[更多解释]

拼音部首总笔画 4

勿[ wù ]
1. (象形。据甲骨文,像一树旗。右边是柄,左边是飘带。本义:州里所建旗帜) 古代大夫、士所建旗帜,半赤半白,用来麾集人众。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州里’当作‘士大夫’。”-勿,州里所建旗,…杂帛,幅半异。所以趣民。

2. 不。
【引证】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欲勿予。 《孟子·告子上》-贤者能勿丧。 宋·苏洵《六国论》-齐人勿附于秦。
[更多解释]

拼音 huì 部首总笔画 6

讳[ huì ]
1. (形声。从言,韦声。本义:避忌。有顾忌而躲开某些事或不说某些话)。
2.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讳,誋也。 《广雅·释诂三》-讳,避也。 《礼记·曲礼》-卒哭乃讳。 《礼记·檀弓》-舍故而讳新。 《周礼·小史》-昭王之忌讳。 《孟子·尽心下》-讳名不讳姓。 《公羊传·闵公元年》-《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组词】 直言不讳;讳名、 讳恶、 讳亡
[更多解释]

【直言勿讳】的常见问题

  • 1.
    直言勿讳的拼音是什么?直言勿讳怎么读?

    直言勿讳的拼音是:zhí yán wù huì

  • 2.
    直言勿讳是什么意思?

    直言勿讳的意思是:直率地说话,无所隐讳。同“直言无讳”。

  • 3.
    直言勿讳的近义词是什么?

    答:直言勿讳的近义词是: 直言不讳 直言无讳 直言无隐

直言勿讳的意思

直言勿讳打三个准确数字

直言勿讳的拼音

直言勿讳打一数字

直言勿讳造句

直言勿讳 打三个数字

直言勿讳 开

直言勿讳什么意思

直言不讳

直言不讳讳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