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定义
冠履倒施(guān lǚ dào shī)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帽子和鞋子颠倒穿戴,比喻做事颠倒次序,本末倒置。这个成语强调了行为或决策的错误顺序,通常用来批评那些不按常规或逻辑行事的行为。
语境分析
在文学作品中,冠履倒施常用于讽刺或批评那些不按常理出牌的人物或行为。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的行为荒谬或不合逻辑。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逻辑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决策过程中的错误。
示例句子
- 他在会议上提出的方案简直是冠履倒施,完全不考虑实际操作的顺序。
- 这种做法就像是冠履倒施,先解决次要问题而忽略了核心矛盾。
- 经理的决策总是冠履倒施,导致项目进度一再延误。
同义词与反义词
同义词:本末倒置、颠倒黑白、倒行逆施 反义词:循序渐进、按部就班
词源与演变
冠履倒施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冠履倒施,天下大乱。”原意是指帽子和鞋子颠倒穿戴,后来引申为行为或决策的颠倒。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冠履象征着礼仪和秩序,因此冠履倒施**这个成语强调了维护社会秩序和正确行为的重要性。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给人以混乱和无序的感觉,联想到了不合理的决策和行为,可能会引起人们的困惑和不满。
个人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某人或某组织的行为明显不合逻辑或顺序颠倒,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表达不满或批评。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世事如棋局,冠履倒施频。黑白颠倒处,人心自分明。”
视觉与听觉联想
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人戴着帽子却穿着鞋子在头上,这种画面会给人以滑稽和混乱的感觉。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混乱的噪音或不和谐的音乐。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utting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意思也是做事顺序颠倒。
反思与总结
冠履倒施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表现力的词汇,它不仅能够准确地描述一种错误的行为模式,还能够引发人们对秩序和逻辑的思考。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是非常重要的。
冠履倒施
的字义分解
倒[ dǎo,dào ]
1.
上下、前后颠倒。
【引证】
《礼记·曲礼》-倒筴侧龟于君前。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倒影江中。
【组词】
倒序、 倒用印、 倒错、 倒景、 倒三不着两
6.
向相反方向移动。
【引证】
李贺《秦王饮酒》-酒酣渴月使倒行。
【组词】
倒车;倒回、 倒兵、 倒仰、 倒跟脚
[更多解释]
施[ shī ]
1.
(形声。从(yǎn),也声。本指旗帜)。
2.
旗飘动。
【引证】
《说文》朱骏声通训定声-旖施,柔顺摇曳之貌。 《说文》-施,旗貌。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犹阿那也。”-旖旎(施)从风。
[更多解释]
冠履倒施
的分字组词冠履倒施
的相关词语【冠履倒施】的常见问题